汴塘舞仕 作品

第480章 獨坐一旁 擼起袖子加油幹

    但是,這些十幾二十來歲的,為什麼也要來這裡呢?我撓了撓頭,真的是搞不明白啊!不過,自從我上了大學之後,半隻腳踏入了社會,我就已經在考慮自己的前程了。剛開始,一直夢想著能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在政府部門博得一個職位,一個能為國家貢獻自己平生所學,一個能為人民服務的位置。

    可是慢慢的,慢慢的,我就發現現實好像並不是那麼一回事啊,看著一批一批又一批學長離校而去,再見到他們時,有人灰頭土臉,有人意氣風發,稍一分析就發現,這兩個陣營的根本原因就是家庭的因素。

    當時校園裡也流傳著“好成績不如好爸爸”,“十年寒窗苦讀莫若權力一朝在手”等等,很多人在大二大三就迷茫了,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以後的路到底要怎麼走。

    待我真正踏入社會,在深圳的這一年多,我更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我吃得苦,受的罪,是我人生的財富,可是人家是在有著固定,牢靠的基礎上策馬狂奔,而我卻是一邊步行著去找馬,離他們還有著不可阻擋的一段距離呢。

    其實,當代年輕人的焦慮和迷茫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了,雖然還不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焦慮、迷茫的原因,這些現象背後卻總是有著普遍共性的,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這一代年輕人產生焦慮和迷茫不是瞎想,不是無中生有,而是確有其事。

    年輕人,本是少年意氣想有一番作為時,應該就像一首歌裡唱的那樣——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樑,敢將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

    可是為何彷彿諸多年輕人早早的就沒有了應該有的朝氣,一點也不像八九點鐘的太陽,為什麼沒有敢打敢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而是普遍的都感到迷茫和焦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