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儒鴻 作品

第95章 --勝利

    通過兩年的發展,楊鴻儒已經徹底扛起了印泥華人的大旗。他控制的地區華人面孔比本土人還要多,而且這裡的官話已經變成了華夏語。

    雖然這裡大多數人說的是閩南語系,但是南腔北調終歸有些地方是相似的。反正這裡最高大佬是楊鴻儒,他的一口北方普通話不管你適不適應都得學會。

    所有改革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所以西北蘇門答臘這一片的語音越來越向華夏靠攏。就算來這裡做生意的外國商人都需要學學普通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挨著馬六甲海峽的蘇門答臘島做外貿特別合適。雖然西北蘇門答臘島沒有天然良港,但是華夏基因當中自帶的基建狂魔屬性是專門用來修理地球的。

    在楊鴻儒的巨資投入下,西北蘇門答臘修建了一座吞吐量巨大的良港。不過受限於海流巨大,只能停靠大船--漁船遊艇啥的很容易翻這一點是怎麼都解決不了的。

    四十年代的馬六甲海峽上邊還是有一種傳統職業--海盜存在的。實際上,馬六甲海峽到了二十一世紀也不怎麼太平。不過為了保證自己的商船的安全,楊鴻儒又組建了自己的“海上民兵團”。

    沒錯!楊鴻儒手下的武裝力量都是民兵成分!雖然名義上民兵,但是戰鬥力...別的不說,吊打印泥正規軍綽綽有餘。

    實際上,楊鴻儒現有的力量已經相當於一個集團軍的規模,這還只是陸上民兵的規模,至於海上民兵...前兩天造船廠剛有一艘驅逐艦下水!

    要不是因為生產戰列艦沒有必要,現在船廠裡邊建設的就是戰列艦了。不過那玩意太顯眼了!除了世界上少數幾個強國之外,沒幾家能有這種大殺器。雖然航母終結了大艦巨炮的時代,但是戰列艦永遠是海上的碉堡。

    不僅是軍事上的快步發展,楊鴻儒佔領區的民生也在逐步改善。楊鴻儒剛到的時候,這裡的自然環境特別荒。所有的基礎設施都是圍繞著工廠和礦場建設的。

    但是隨著人數的增加、聚落的形成以及華人的不斷抱團靠攏。楊鴻儒的佔領區已經下轄了三個新興城鎮,同時他治下的總人口也突破了七百萬...這七百萬人都是圍繞著楊鴻儒才有飯吃的。

    秉承著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楊鴻儒一直一個商人的身份出席社會各界的活動。明面上他就是個好好商人,和當地殖民地的正府關係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