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奇 作品

第199章 李鴻章和太平洋艦隊

    陛下到底是非常信任自己師徒二人,還是根本不擔心自己師徒二人有什麼異心呢?

    而且,自己是從太平軍之中挑選兩萬精銳,也就是說,相應的將領還是要用太平軍的人。

    那這些人,難道就不會有異心了嗎?

    陛下的心,是真的大啊。

    李鴻章心中剛剛產生這樣的感慨,就想到了他在來的路上,聽說了他的皇帝陛下,一劍殺死了上百個火槍手的神蹟。

    是的,僅僅是這麼短的時間,就已經從殺了七十多個火槍手的事實,變成了殺了上百個火槍手的神蹟,再過一段時間,那就不知道會傳成一劍殺了多少人的傳說了。

    雖然李鴻章不懂武功,根本沒法想象他的皇帝陛下,是怎麼做到一劍殺死上百人的,難道是四十米的長劍?

    但兩千多人言之確鑿,包括了石達開都言之確鑿、信誓旦旦,他也不可能不信。

    或許,這就是陛下心大的原因吧。

    這不是心大,也不是自負,而是自信。

    “陛下。”

    組建大明海軍的事情不可能幾句話的功夫就說完,李鴻章回去之後還要制定相應的詳細計劃,而後申報審批,所以話題直接轉移了。

    李鴻章說道:“南京城作為前明的備用都城,有皇宮,還有六部的衙門,如今又經過了太平天國的擴建,已經是五臟俱全、應有盡有。而洪秀全如今已經投降,太平天國所屬的相關地區,也都會一一臣服於陛下,咱們大明國的國土面積將會暴增,無論是朝堂還是各部,都需要大量的官員和衙門居中協調各地,東京城雖然商業盛行,但卻不適合作為都城。”

    “陛下,如若不在兩年之內揮師北上的話,臣建議應當暫時遷都,也可以設置二京,名義上都城依然是東京城,但卻可以把朝堂以及各部遷移到南京城。”

    聽到李鴻章的話,吳彥問道:“為何你覺得,朕不會在兩年之內揮師北上呢?”

    李鴻章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因為陛下不同於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洪秀全只知兵事不知民事,而陛下不僅在兵事上戰無不勝,更是知曉民事之重。自立國大明以來,陛下明明有戰無不勝之師,卻沒有貪功冒進,而是發展民事,積蓄良才。南京城內百姓無一不期盼陛下早日到來,就是因為東京城以及陛下所有的大明各地,在戰事之後極短的時間裡,就恢復了平定,人人安居樂業。”

    旁邊的石達開聽到這裡,在心裡嘆了一口氣。

    他其實也知道這些道理,可奈何太平天國不是他的一言堂,人人爭權奪利的時候,除了軍功這種最容易獲取的功勳之外,還能有什麼讓他們有理由爭權奪利呢?

    洪秀全也是好大喜功,之前太平天國揮師北上的時候,他就提過意見認為時機不對,應該發展民生積蓄力量,而後再一鼓作氣。

    結果其他人卻認為,他是不想讓其他人的軍功超過了他石達開。

    事實證明,大明國的策略是對的,太平天國在根基不穩的時候不斷髮起戰事,最終導致了全線崩盤,面對大明軍觸之即潰。

    要是能發展民生,讓太平天國民心所向,就算是大明軍攻無不克,也不至於這麼快就被攻佔了南京城。

    李鴻章繼續說道:“清廷雖然腐朽不堪,可立國兩百餘年,再加上我華夏地大物博,就算是清廷已經是強弩之末,也有一定的威勢。綠營和八旗軍總計超過七十萬兵力,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組建了百萬勇營。”

    “陛下深知並貴精不貴多的道理,雖然讓咱們大明軍戰無不勝,可也無法做到全線鋪開。縱使能夠直指紫禁城,那咸豐帝也有足夠的時間後撤至熱河等地區,甚至能夠撤到關外,回到原本屬於他們滿人的地方。”

    “而關外空曠,滿蒙兩族又善於培養騎兵,咱們的大明軍雖然有火器之利,但也無法做到畢其功於一役,一旦陷入了長久的拉鋸戰之中,那列強諸國必然會伺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