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油月半 作品

第四章 大禹的難題

    原來這人是大禹的兒子,林秋到還好,田峰是瞪大了雙眼。

    “我父親在那個山頭上。”啟指了個方向。

    林秋和田峰搭眼望去,在旁邊一個山頭上,有人用茅草蓋了一個大棚,四面無牆,有幾個漢子圍著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在指點著什麼。

    “來,請帶我們去見見您父親,著名的大禹先生。”林秋又對啟一抱拳。

    “好吧,兩位隨我來。”啟在前面引路。

    “這到底唱哪出啊?”田峰在林秋身後小聲嘀咕。

    “讓我想想啊,要不就叫後生巧逢大禹,謀劃治水大計,你看怎麼樣?”

    林秋在和田峰調侃之間,人已經來到了草棚這裡。

    大禹看見啟帶著兩人進來,眼睛裡閃過一絲好奇,隨即又恢復正常,帶著詢問眼光望向啟。

    “爹,這兩位就是前來幫助治水的。”啟微微躬身向大禹彙報。

    林秋定睛向大禹看去,按理現在大禹應該四五十歲的年紀,但常年操勞,皮膚被曬得黢黑,臉上佈滿了皺紋,兩鬢鬚髮皆白,看上去到似有六七十歲模樣。

    大禹敞著胸懷,胸腹間肌肉明顯,一絲絲贅肉都見不到。

    他右手拿著一根長的白蠟杆,面前是一塊大木板鋪就的桌子,上面零零散散堆放著一些石子和土塊。

    林秋眼尖,一眼便看出,這木板上擺放的這些東西,就是周邊山川地形的樣子,是工程沙盤。

    林秋在打量的同時,大禹也在觀察他,良久,大禹試探地說:“這兩位後生,你們有多少人手?”

    林秋還沒回答,田峰搶先答道:“我們,我們有三十個人呢。”

    “才三十人?”大禹和他身邊的幾個人,臉上掩飾不住失望的神情。

    不能怪大禹他們失望,整個治水工程耗時耗力龐大,人手是越多越好,三十人投入不過就是滄海一粟而已。

    大禹帶著林秋,來到了山頂另一邊,手中白蠟杆指點著遠處,“看,這裡就是工程現場。”

    饒是林秋從現代穿越過來,比這幫古人見多識廣,但是也被眼前的場面給震撼了。

    這個山頂是附近的制高點,從這裡望出去,一覽無遺盡收眼底。

    視力所及的高原上,到處是湧動的人流,從山頂遠望過去,就像一隊隊的螞蟻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