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油月半 作品

第94章 昏招

    第九十四章 昏招

    所以王莽的土地改革,落得個兩頭不討好,兩頭都被罵的境地。

    而且他的一系列改革,都幾乎是同樣問題,就是雷聲大雨點下,往往都是刮一陣風的運動。

    包括從上自下掀起的勤儉節約運動,本意也是好的,但結果照樣一地雞毛。

    王莽口中說要給人自由,但所作所為,卻不是給自由,而是在不斷的管束別人,以至於到了後來,連新年都不能過了,需要革除,更不能聚在一起飲酒作樂,將百姓當成了囚徒。

    施行苛政,又大興詔獄連坐,最恐怖的機構五威司命府隨意拿人,有犯事的自不必多說,那些沒事之人隨意找個藉口,也夠折騰。

    在王莽的時代,任何試圖斂財積蓄的行為,都是為朝廷作嫁衣,都是在種韭菜。

    不但不停地折騰朝政,對外也是如此。

    林秋想,王莽大概是大漢沙文主義第一人了,他心中除了漢朝,其他全是下邦,看看他對地名的改變就知道了。

    什麼伐戎、威戎、厭戎,還有難聽的操虜,填狄、仇狄、厭胡、平胡、填夷、填蠻等等,反正東南西北,所有周邊不同國家,都被他罵了遍。

    漢朝本來讓邊境穩定的和親政策,到了他手裡,變成誰不服就幹誰。

    問題他的這頓操作,成功激起了周邊國家的不滿,也沒嚇住人家,戰火烽起。

    四處挑釁四處惹戰,林秋猛然想到,王莽穿越過來前,一定也是個熱血青年,看多了類似“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之類的口號。

    林秋想到這裡,不由臉色發熱發燙,他還記得這句話,是他上次穿越過來時候說的,難道真的影響到了王莽?

    可是王莽真的這樣做了,就發現,他的實力撐不起他的理想,他派出去的隊伍,東南西北四處征戰,結果除了對高句麗外,都輸了。

    王莽也是個挺噱的人,就這樣贏了一場,他又來勁了,將人家高句麗的名字改成下句麗,真他孃的精神勝利大法。

    在北部邊境,王莽屯了幾十萬人馬,卻沒能和匈奴真正開戰,雙方隔開長城,互噴口水,但是這些人馬卻大量消耗著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