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二章 汴京沙盤

 元豐八年六月辛巳(十九)。

 因放經筵,正好沈括求見。

 趙煦於是再次駕臨崇政殿,接見沈括。

 這次沈括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帶了宋用臣派去輔佐他的那幾個內臣。

 這些內臣,共同抬著一個用布蓋起來的東西,到了殿上。

 趙煦見著差不多就猜到了那是什麼?

 果然,沈括揭開蓋著的布後,一個微縮的汴京城模型就出現在他眼前。

 趙煦走到殿中,親自觀看這個用泥土塑造而成的汴京模型。

 汴京的規模,讓哪怕在現代留過學的趙煦也是見而驚歎。

 舊城左軍三十六坊、右軍十坊。

 新城東廂九坊、西廂二十六坊、北廂二十坊,南廂二十坊!

 此外還有東京、京東、京西、京南、京北諸廂。

 真正參差數十萬戶,延綿不絕。

 御街、河流、橋樑、道路……

 作坊、場務、堆垛場,也都可以在這泥塑沙盤模型上找到。

 “這裡就是天馬坊了?”趙煦指著安上門外的一個廂房問著。

 “回稟陛下,正是天馬坊!”沈括回答著。

 “朕聽說三炭場之一,就在天馬坊?”

 “確如陛下所知!”沈括介紹著:“天馬坊炭場,石炭、木炭以四十萬秤為一界,常常堆磊數界,以供舊城日用……”

 趙煦點點頭,這些他自然知道。

 汴京城,是一座以煤炭為燃料的城市。

 在大宋立國之初,太祖、太宗就已經設立石炭場,供給京城百姓燃料。

 畢竟,漢唐定都關中,最後把關中的樹木砍光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而大宋在立國之初,就已經知道了,植被的重要性!

 整條汴河以及京城附近的黃河沿河堤岸上,遍栽榆樹、柳樹,甚至是大宋祖制,同時也是沿汴河堤岸百姓的義務。

 這是有詔書依據的。

 建隆三年,太祖詔:汴、黃河兩岸,每歲委丈吏課民多栽榆柳,以防河決。

 開寶五年再詔:自今沿黃、汴、清、御等河州縣,除準舊種藝桑棗外,委長吏課民種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母,仍按戶籍上下定為五等,第一等歲種五十本,第二等以下遞減十本。民欲廣種藝者聽逾本數有孤寡窮獨者免之。

 所以,舊黨攻擊堤岸司,最大的理由就是——變祖宗聖法,為一二蠅頭小利,而舍國家河防之重!

 為了錢,樹都不種,你們還是人嗎?

 所以,大宋各地大城市,石炭(煤炭)的使用量非常高。

 已經成為平民百姓的取暖和做飯用的主要燃料。

 特別是汴京,國家有法令,禁止隨意砍樹燒炭。

 能燒木炭的,那都是達官貴人。

 平頭百姓,只能用石炭為燃料!

 由此,汴京城的石炭使用量,連年新增,而且成為了國家大政!

 大宋在汴京內外,設立三個大型石炭場,專門售賣石炭。

 起初,石炭還抽稅。

 但現在,已經完全罷廢了石炭稅,轉而鼓勵商賈運炭來汴京。

 實在是,石炭和糧食一樣,對汴京城太重要了。

 特別是到了寒冬時節,都堂宰執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石炭價格和供應量上。

 因為,曾經發生過一個特大的**——真廟時,駙馬都尉柴宗慶和一批外戚勳臣,趁著汴京嚴寒天氣,壟斷石炭供應,操縱價格,導致當年汴京城內凍死了數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