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三百章 天人感應和交趾入寇

 元豐八年十二月已亥(十五)。

 以新君即位,改元在即,仿嘉佑、治平故事,推恩宰執。

 詔以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康國公韓絳,守司空。

 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申國公呂公著,為金紫光祿大夫。

 尚書左丞、門下侍郎章惇,尚書右丞張璪、門下侍郎司馬光、同知樞密院事安燾等皆自通議大夫為正議大夫。

 知樞密院事李清臣,自大中大夫為通議大夫。

 故宰相、判泉州事兼福建路觀察使、潤國公蔡確;故知樞密院事、新判蘇州韓縝,並自通議大夫為正議大夫。

 這天,趙煦早起後,吃了早膳就在看著兩宮送來讓他看的永興軍、京兆、河南府的各地走馬承受的報告。

 “這麼多地方,入冬後,就一直沒有下雪啊!”趙煦將這些報告看完,感慨起來。

 “大家,汴京城自從十二月初和上月末,下了幾場小雪外,也一直沒有雨雪……”石得一低聲說著:“探事司言,汴京城內外,都有些風言風語……”

 “有人說這是有奸臣在朝,也有人說,這是因為獄中有冤案!”

 趙煦哼了一聲,問道:“士大夫們說的吧?!”

 石得一低下頭去,不敢接話。

 趙煦哼哼著,大宋的士大夫們啊!

 他們自己早就把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理論,當成了擦破股的紙,卻總是想方設法的,要皇帝去相信。

 他們也不想一想,真要按照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理論,大宋每年獻祭幾個宰相給老天爺謝罪,恐怕都不夠!

 但是,一直不下雪,這事情確實有些棘手!

 畢竟,民間的百姓們,會隨著大範圍的地區都不下雪,會越來越的懷疑,是不是真的朝中有奸臣?獄中有冤案?

 趙煦敲了敲書案,就對石得一問道:“通見司那邊,可有御史上書言此事?”

 石得一答道:“奏知大家,正是有御史言及此事……兩宮慈聖才特意命人將各地走馬承受奏報取來……”

 “所以,太母、母后都擔憂了起來?是嗎?!”

 石得一點點頭。

 趙煦呵呵的笑了笑,兩宮確實是很容易被這樣的事情嚇到的。

 畢竟,她們崇佛,尤其是向太后天天唸佛,難免會信這些東西。

 “去將御史上書副本取來!”趙煦吩咐道。

 很快,一封謄錄的副本,被送到了趙煦手上。

 趙煦拿著,看了看抬頭:“王覿啊!”

 “呵呵……”

 於是,翻開奏疏,看向文字,和他想象中一樣。

 拿著董仲舒的理論,在那裡嚇唬人。

 開頭就是:臣伏見入冬以來,並無雨雪,亢陽為厲,被災甚廣,髃情嗷嗷云云。

 標準的文臣士大夫恐嚇皇帝太后的起手——你要信我,不信我就要出問題了!

 然後自然就是‘夫人之氣,與天地陰陽之氣,相為出入,來通往來者也’點名宗旨——現在天人不和啊!

 為什麼呢?

 因為‘今廟堂之上,宰執七人,情志乖睽,謀略不一,無同心同德之節’——大臣立場不同,所以才導致的啊!

 那怎麼解決呢?

 退阿諛、進忠良、通雍蔽、去疑貳!

 只要這麼做了,那麼就一定會‘和氣之應,將不旋日而至’!

 一篇標準的士大夫文章。

 完全政治正確的奏疏。

 但……屁用沒有!

 趙煦對此評價:“還不如當年鄭俠呢!”

 “鄭俠起碼還敢說:十日不雨,乞斬臣宣德門外!”

 石得一聽著,低下頭去,不敢接話。

 “子不語怪力亂神!”趙煦說道:“這位御史,到底有沒有認真讀過聖人之言?”

 “他的進士是怎麼考的?”

 話雖如此,趙煦其實明白,這個事情真的得想個辦法處理。

 不然的話,搞不好現在平穩的朝政,就要平地起波瀾了。

 比如說,萬一韓絳承受不住壓力,主動請辭——他已經差不多功成名就,可以完美的帶著榮耀退場了。

 這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