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三百零七章 工具人司馬光(1) 【中秋快樂】

 元豐八年十二月戊寅(十八)。

 趙煦睜開眼睛的時候,馮景就已經帶著人,將洗漱用具,早早的放在了御榻前。

 見到他醒來,馮景立刻帶著人上前,服侍著他洗漱,然後伺候著他穿戴整齊。

 接著,馮景自去了御廚準備早膳。

 趙煦則拿著昨夜,石得一送來的每日汴京簡報,看了起來。

 瓦子、勾欄、太學……

 每一個熱點地區的輿論焦點,都被趙煦所掌握。

 一直不下雪,輿論的壓力開始慢慢大起來。

 連太學裡,都開始出現些竊竊私語。

 趙煦放下簡報,微微籲出一口氣,他將石得一叫到自己面前,然後和他吩咐:“去安排一下,讓苗授做好準備,今日下午入宮陛見!”

 他必須得為,萬一正月也不下雨雪未雨綢繆了。

 抗旱救災的事情,得提上日常!

 因為,正月都不下雨雪,那麼,廣大的北方地區,普遍栽種的冬小麥,就要面臨越冬後的難題了。

 一個應對不當,就可能導致大範圍的歉收。

 歉收必然產生流民!

 而一旦出現大規模流民,大宋就不得不派人去受災地區,招刺流民之中的青壯為廂軍了。

 “唯!”石得一領命而去。

 ……

 司馬光抱著朝笏,站在左昭慶門下。

 兩個老吏,則捧著厚厚的文書,跟在他身後。

 等了一會兒,便有通見司的官員來到了司馬光面前,拱手道:“省佐,陛下請您到崇政殿候命!”

 司馬光點點頭,指著身後的老吏們捧著的文書,對那官員說道:“這些是老夫今日陛見要用的公文,還請貴官派人檢核、進呈!”

 那人立刻就道:“省佐放心,此事,下官一定辦妥!”

 於是就叫來了人,接過那數十本厚厚的文書。

 讓這些人帶去內東門下的小殿,由皇城司的親事官們檢核。

 他則領著司馬光,走入大內。

 穿過內東門,來到崇政殿前的小院,帶入殿上。

 然後這官員對司馬光拜道:“省佐,請在此稍後,陛下用了早膳就會過來!”

 司馬光點點頭,抱著朝笏,站在殿上。

 那官員則恭恭敬敬的退下去。

 於是,偌大的崇政殿,就只有司馬光一個人了。

 司馬光站在這殿堂上,看著手中的朝笏,朝笏上寫著文字。

 這些是他今天要進奏的提綱。

 他看著那些文字,卻想起了今天早上在家裡的時候,司馬康為他梳理發須時,他在皎鏡上看到的自己的模樣。

 頭髮、鬍子都已經白了。

 臉頰消瘦,皮膚像乾枯的樹皮一樣,充滿著褶皺。六十六歲的他,看著比七十多的韓絳、八十歲的文彥博還要蒼老。

 他知道的,早就已經知道的。

 他其實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極限!

 曾經支撐他活下去的那口氣——盡罷新法,在韓絳上臺,不斷的調和新舊兩黨的意見,並竭盡一切的和稀泥之後,早已經洩掉了。

 哪怕司馬光不願意承認,可他心中也明白。

 盡罷新法,已經不現實!

 沒有人會支持他!

 所以,哪怕他再不服氣,也只能無奈的面對現實。

 從前,他還可以逃避,可以躲在洛陽寫書。

 但現在他無處可逃!

 他也不能逃!

 因為……

 司馬光想著那日,他入京的那一日,官家遣人將御筆親書的勉勵手詔交到了他手中的那一刻。

 “股肱宋室,師保萬民!”

 官家對他的殷殷期待,讓他不能逃避。

 他也想起了初見那位少主的時候的細節。

 那期待的眼神,那仰慕的語氣……

 所以,他不能逃!

 他若逃了,誰來告訴官家,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不能因一時之得失而計較!”司馬光告訴自己。

 “只要官家心向嘉佑之政,崇尚祖宗之德……”

 “一切就都還會好轉!”

 正是這最後的期待讓司馬光能始終維持著鬥志。

 他還沒有輸!

 他還可以贏!

 帶著這樣的想法,司馬光慢慢挺直身體。

 這個時候,禮樂之聲,從殿後響起。

 在御龍直和女官、帶御器械的內臣簇擁下,小官家緩緩從殿後的迴廊走出來。

 司馬光連忙持芴躬身迎接:“老臣恭迎官家升殿!”

 他熱切的看著那個小官家,走到殿上,端坐到御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