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五百三十二章 公攤與房貸

 靖安坊中,原本的梁垂舊邸(梁垂是真宗時的大臣,根據考古,其舊邸就在靖安坊,有明確墓誌銘記載),如今已經被完全推倒了。

 這個昔日靖安坊最大的宅邸,現在已經成為了‘汴京學府’的展示區。

 走在其中,王旋感覺,自己好像是鄉下的土財主,第一次進京一樣。

 目不暇接,手足無措,甚至有些惶恐。

 因為這裡太漂亮了!

 雪白色的牆壁,被粉刷的極為平整,觸感也很舒服,輕輕敲擊牆壁,能明顯聽到磚石的聲音。

 平整的地板上,鋪著一塊塊乾淨、整潔的木板。

 沒有毛刺,也沒有凸起,哪怕光著腳走在地板上,也不用擔心腳會受傷。

 而這個房間裡,陳列的那些傢俱,更是讓他眼界大開,非常喜歡。

 所有陳列的椅子、櫃子、床鋪、案几的外表都呈現著硃紅色的外表。

 輕輕撫摸,光滑而冰涼。

 鼻腔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天然的辛香味道。

 聞著就很舒服!

 更讓他驚訝的,還是這些傢俱表面的紋理——褐色或者黑色的木質紋理,優雅清新,典雅美觀。

 和這些傢俱一比,他家裡花費重金打造的那些漆器就不值一提了。

 作為汴京人,而且是老汴京——王旋的祖父,曾在仁廟時,跟著孫祥出仕陝西,參與了當年的鈔鹽法改革!

 鈔鹽法,可是仁廟時代,最大的風口——短短數年,就造就了十幾個家產數十萬貫的大鹽商。

 作為孫祥身邊的人,王旋的祖父,自也參與了那場盛宴,給子孫留下了一筆龐大的財產。

 靠著祖父留下的財產和人脈,王旋的父輩,在這汴京城裡,真正的紮下根來。

 傳到王旋這一代,光是王旋從他父親那裡繼承到的家產,就包括了州橋下的三個王二家飲子店,馬行街的兩家‘久住王員外邸店’、土市子的三個胭脂鋪。

 雖然有錢,也有些父祖的餘蔭、人脈可以庇護他。

 但,王旋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直到,他看到了汴京新報上刊載的新聞。

 王旋才知道,他少了什麼?

 家裡少了讀書人!

 沒有讀書人,再多的財富,恐怕也保不住。

 所以,王旋幾乎是在看到汴京新報的報道後,立刻就將家裡的流動資金全部集中起來,在汴京學府的認籌司,認下了四套宅子的號牌。

 他已決定不惜代價,也要培養出一個進士兒子。

 在王旋身邊來自‘汴京學府’認籌司的官吏,帶著微笑,與他介紹著:“王員外這‘汴京學府’的宅子,大抵都如員外所見的樣式……”

 “只是住宅面積,各有不同而已。”

 “目前‘汴京學府’的宅子,統一皆為一千平尺(約合現在三百平)的戶型……”

 “一千平尺?”作為一個商賈,王旋當即就發現了不太對,頓時疑問起來:“有這麼大嗎?”

 一平尺多大,大宋商賈們是有概念,甚至可以通過目測來量出來——沒辦法,如今絹布也屬於一種流通貨幣,而絹布的價格,與其大小息息相關。

 一匹布多寬、多長?

 商賈們用眼睛目測基本就能確定——連這個本領都沒有,就沒必要出來經商了。

 所以,王旋用著眼睛一瞧,就發現他所在的這個展示區裡見過的所有房子加起來,絕不可能有一千平尺。

 至少縮水了三成!

 那吏員微笑著解釋:“所謂一千平尺,自是包含了配套與園林以及蒙學、小學的面積……”

 “所以,這套宅子的實際得房,應該在六百平尺左右……剩下四百平尺,都在外面……”

 “是員外日後在此居住時,所享受的園林、景觀以及水榭閣樓……”

 “也是員外的孩子們,將來讀書之地……”

 “此乃‘公攤’也!”

 “額……”王旋作為一個商賈,對數字是很敏感的。

 所以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某為何要為那些公攤付錢?”

 這是典型的強買強賣!

 什麼園林、景觀、水榭、閣樓。

 我可以不要嗎?

 還有,學校不是汴京學府的配套嗎?

 我也要出錢?!

 那官吏卻似乎早有準備,他禮貌的說道:“員外可以不買啊!”

 他伸手指向外面:“員外,現在就可以離開,拿著認籌的銅牌,去到認籌司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