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章 去三亞


                 趙昰其實對火山灰水泥也沒有多大的信心,畢竟現代社會沒人會用這個東西來蓋房子。只是按照紀錄片裡說的那樣做了一下,沒成想效果奇佳。

  俗話說,沒有知識要有常識,沒有常識要多看電視。此話果然不假。

  雖然這火山灰土水泥不能和現代的硅酸鹽水泥相提並論,強度粘合性差距很大,但是依然可以澆築預製建材。在十三世紀末,這就是真正的歌者文明科技了。

  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趙昰又從袖中拿出了他的那張寫意輪窯三維視圖,遞給了兩個泥瓦匠,讓他們安排人手照此修建,用的就是剛才的那種糊糊。

  兩個泥瓦匠手拿圖紙目瞪口呆,那年代別說三維視圖了,就是普通的平面圖都是秘不示人的寶物。所有的技藝都是靠的口口相傳,生怕被不相干的人偷學去半個字,他們何曾見過如此細緻的圖畫,旁邊居然還有註解和尺寸!

  轉頭又對磚廠主人說,這個磚廠暫時徵用了,一切費用屆時一併結算。又把那些燒磚的工人留下,吩咐他們帶著渡海而來的民眾去附近尋找礬土礦,白雲石混合粘土加少量煤粉制磚。

  因為原本單純的青磚耐火性並不理想,耐火磚是他下一步計劃的重中之重。

  趙昰交代完畢就走了,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做呢。

  眼看著磚瓦水泥這就有了,那麼築城之後最緊要的還是需要火炮。

  鑄造火炮需要大量的鋼鐵,哪怕造點7釐米的阿姆斯特朗滑膛炮,也需要大量的生鐵來鑄造。

  鐵從哪裡來?靠船上這點儲備是不現實的。當務之急是派人去挖掘鐵礦石。

  海南島本身就兩個露天鐵礦,二十世紀末都已停產,只留下巨大的礦坑成為了地質公園。石碌鐵礦還還有大量的銅礦,可是地處海南島腹地,目前這路況走個人都費勁,運輸鐵礦就不要想了。

  唯一選擇就是派人去三亞也就是現在的吉陽軍下轄臨川鎮,從那裡去往田獨鐵礦並不遠。田獨鐵礦雖然儲量不大,但是現在也不造什麼航空母艦,三五百萬噸的儲量足夠趙昰在海南島發育了。

  而且海南鐵礦的特點就是易開採,品質高真正意義上的富鐵礦。幾乎就是剷掉一層土,下面便是鐵了。

  挖出的鐵礦只要運到十二公里外的榆林港,就能沿海路回到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