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10章 鐵範鑄炮


                 要造火炮不是什麼想當然澆築一下就成功的,我國雖然金屬冶煉的技術很早就有。但是趙昰問了工部和一些匠人,得到的答案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

  南宋鍛造鋼材目前用的還是百練法和炒鋼法。所謂百鍊就是田獨村作坊用的那種,把鐵礦加熱到一千度,取出海綿鐵,進行反覆鍛打擠出其中的炭元素,從而提純。這顯然並不能做什麼槍炮。

  炒鋼法要高級些就是把生鐵加熱到半固體半液體的狀態,然後不停攪拌使鐵充分和空氣接觸,用空氣中的氧帶走碳元素從而進行脫碳,再加上反覆鍛打之後得到合適的鋼材。

  那隻能先搞鑄鐵炮了,畢竟明清的紅衣大炮也是鑄鐵炮,那些影視作品裡的西方海盜和東印度公司用的也是這個。其實滑膛炮用銅更好,但是銅比鐵貴多了,而且是鑄造錢幣的重要材料。

  趙昰躺在榻上輾轉反側,這鑄鐵炮說得容易,用泥範即可製作。可是現在也沒有鏜刀,這炮筒內部的圓度和光潔度根本沒辦法處理,這炮造出來射程也是堪憂。

  而且融化生鐵需要1300-1400度才能獲得,靠木炭顯然是不行的。還得去堆煤,燒焦炭。還要搞鼓風機,這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真是麻煩。鑄造的事情再說了,先弄熔鐵爐倒是緊要。

  次日,趙昰便帶著隨從和幾個工匠去往黎母河新城處查看,想從那裡找個水文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搞個水車來帶動熔鐵爐。

  新的海口城還看不出什麼,人倒是不少,有官吏指揮著打樁子夯土,也堆了一些磚瓦玄武岩等建築材料。

  沿著河走了一段,工匠便說此處可以建水車,也便就定了下來。留下工匠領人先造水車,反正人多,造個水車也就一兩天的事情。趙昰自己帶著人又去了磚廠,這邊第一個輪窯已經開始產磚,第二個正在建造。一個22門輪窯一天可產磚五萬塊,等兩個都投入生產了,那麼建城的速度將大大提高。

  原先讓燒製的五萬塊耐火磚已經堆放在一旁,要做的坩堝還在窯中尚未燒好。趙昰著人領了三百人,把耐火磚都挑去了在建的水車處。人雖然多,但是靠腳走肩挑的也是弄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