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6章 海口新城


                 趙昰領著馮松、姜達等幾個內殿直,沿著規劃的道路在城中行走著。整個新城內部分為了東西南北四個區域。

  城中共規劃有四條主幹道,主幹道寬四丈,便於以後車馬通行,軍隊調遣。每個城區裡有有許多兩丈寬的支路和更小的一丈小路。

  五個區域都建有一丈高的夯土牆作為分隔,類似唐時長安城的坊市,互為隔斷完全是出於防守的需要。北城為軍營,東城自然是工業區。西城為平民住宅區,佔地最大,全部由土水泥和磚瓦搭建的二層小樓,樓板用的是竹子為骨架的混凝土預製板,這個工藝在解放後因為缺乏鋼材,曾經大面積提倡,至今有些農村的曬穀場還依舊使用竹子作為框架來代替水泥。這個強度住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小樓屋頂暫時還是茅草頂,等以後輪窯有時間製作瓦片了,再讓民眾自行去購買。西城的居民小樓全部為連體式,形制分兩種,一種是面對普通民眾的,面寬一丈進深三丈,層高一丈二尺,設前後門,後門有一小灶間,以供平日飲食之用。每十間連成一排,每三排設置一個茅廁。之所以不建造中式傳統房屋,第一是土地面積不夠,第二是變相把傳統宗族大家庭拆分為一個個小家庭。反正那些勞工基本也都是家破人亡了,成規模的家族群體只有富商官宦才有留存。

  另一種是供給給工頭和八九品官員家眷居住的房屋。面寬二丈二尺,進深六丈,底層高一丈五尺,一樣的前後門。底層分割為兩半,前面是堂屋,後面設置廚房和僕人雜物房。二層高一丈二,也是茅草頂,瓦片需要自購。

  南城空地很多,因為都是給官員準備的住所,目前這朝廷也沒剩下多少人了,所以只建造了小一半區域。均為傳統中式房屋,只是一切從簡所以規制較小。南北兩進東西廂房帶個五十多平的小院子,個別院落和房屋較大,那是供給特殊人群居住的,比如江鉦陸秀夫等朝廷重臣,也作為身份區別的象徵。

  城中央是個不大的城中城,外面用磚石壘起了兩丈高的圍牆,應急之時也可作為最後的防禦陣地。城中裡面便是這朝廷辦公之地,中間是一座兩層小樓,也就四丈深寬這便是趙昰給自己設計的居所,行宮是談不上的,更像是一個堡壘。建築材料都是以石料為主,堅固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