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7章 武學


                 趙昰在學堂裡看了一會便走了,海口小學執行的是考核制。每半個月一次考核,連續兩次考核不通過,即被除名。這些孩子哪怕是為了兩頓飯食也是讀得極其認真的,當然實在是學不會也就不要浪費朝廷寶貴的糧食了,還不如去撿貝殼多少掙幾個鐵錢。

  一轉身趙昰又向北城軍營走去,軍營現在還沒有正式啟用。但早已被荒廢的武學如今已在海口新城的兵營裡被辦了起來。武學的教材依舊是武學七書:兵家的《孫子》、《吳子》;道家的《六韜》、《三略》;法家的《司馬法》、《尉繚子》和儒家的《李靖問對》。

  武學裡傳統的弓馬步操自然還是學的,只是被大量縮減,不用趙昰來強調,所有的武官都明白了這弓馬之術很快就要被淘汰了。主要組織學習研討的還是各種陣法謀略和政治道德水平。

  對於武學趙昰就更沒有什麼好的建議了,除了前幾日提出個每日十里武裝越野,還遭到了大部分武官的反對。勉勉強強是通過了,也改成了先由十里輕裝越野開始。

  趙昰來到武學時,武學裡這些武官們正在校場圍著一門6磅滑膛炮車和兩門虎蹲炮,討論著王其昌的步炮協同戰法。趙昰便站在一旁的樹蔭下旁聽著。

  各級由內職轉軍職的副指揮使基本都是有功名的,至少也是讀過幾年書的,想法就比較多。

  一個一看就是才轉軍職的校尉說道:“這虎蹲炮只能用於掩護神火炮所用,射程太短只適合短程接敵,海戰小船用尚可,然並不適合野戰。裝填時間過久,敵戰馬瞬息而到,一發竟全功顯然是不可能的。”

  王其昌點了點頭:“這官家所制之小炮亦需要馬匹牽引,單靠士卒恐怕不行。”

  又一個副將接話道:“這陸戰之法,一營僅有兩門火炮顯然不夠。我等敵對蒙元以騎兵為最強,動輒數萬步卒騎兵。戰陣之上至少以一廂為界,倘若三軍滿編十五營之數,當有火炮百門分立兩側,火槍手八營之數,騎兵兩營盾刀手一營左右護衛火炮,餘下盾刀長槍手持鹿角與火槍手陣前保護。這弓弩兵無大用,只留與城防即可。每槍炮備彈百顆,方能正面對敵數萬之眾。所從不入隊者也需一軍之數,不然這火炮彈藥搬運也是難題。”

  又一個面白清瘦的四十來歲的軍官說道:“嗯,這火槍營現在這個輪射之術也有些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