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34章 讓利於民


                 在座的一干人等聽到要損失那麼多稅款,除了江鉦依舊在入定,其他人一個個都激動地跳出來反對。

  一時間群情激憤,到時把趙昰嚇得夠嗆。

  這一干重臣如何能讓趙昰掀了這大宋的‘屋頂’,至於科考和小吏的這個‘窗’已經無人在意。

  這小皇帝天天想法太多,想一出是一出,實在是太折騰人了。

  “諸卿不要如此激動,這不是在商討嘛,何必如此面紅耳赤。”趙昰伸手虛按,“坐坐坐,商討國家大事,無需如此激動。”

  謝枋得也覺得有失斯文,放下茶碗緩緩坐下。

  “這茶鹽糖酒私營之事,沒有商量的餘地。如今百廢待興,民生凋敝,沒有這些稅收,朝廷無法維持。何況和州府縣便是靠著茶鹽酒課稅來維持,沒了進項,這州府衙門便無法維持了。”

  “唉,我又何嘗不知道這茶鹽酒鐵等乃是國之命脈。可如今民生凋敝,除了戰禍連連,諸位想想難道我朝課稅之繁雜就不無干系?”

  趙昰接著說道:“在座諸位大多隨我同去了瓊崖,這瓊崖產鹽甚多,然鹽戶個個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瓊崖沿岸開墾的閩人,不可不謂勤勞節儉,可一年中也吃不上幾頓乾飯。”

  “謝尚書你一路顛沛流離來到廣州,這一路你也當是見多識廣。這民間疾苦在座的不會不知,自秦以來,歷朝歷代無有此等盤剝百姓者。”

  眾人不語,這一干大臣都是飽讀詩書之人,自然知道這大宋的課稅多如滿天星辰,但凡有一份利都要下令奪為官營。

  “我自然是知道民生不易。”謝枋得面色有些陰鬱:“可朝廷每日支出何止萬貫,如無這些課稅,莫說那廣州的十條巨舸,便是臨安兵器所那些地雷也造不了,又哪裡來的錢北伐中原?”

  趙昰點點頭:“我大宋重商而謀其利。自泉州廣州開埠以來,海商買賣每年稅收何止千萬,這錢第一沒進百姓的口袋,其次也沒進朝廷的口袋。昔日趙開在川蜀榷權酒改革,實行隔槽法,其結果如何?民眾怨聲載道,酒稅最後進了朝廷的手中麼?這萬物皆官營,最後的結局如何?錢都去了哪裡?”

  “若是這些錢都進了戶部,就不會有蒲半城這等賊子,何夢龍就不會殺了那麼許多人,如今戶部的堆積的錢不就是從這些個蛀蟲的地窖裡挖來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