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50章 紙幣與國債


                 “這百業興旺所涉及法律會越來越多,這些以後慢慢完善便是。”趙昰望向謝枋得,“當務之急還是要在臨安先行設立一個錢莊,主要做些金銀兌換,有息存貸的事宜。待得時機成熟便在各州府設立分所,民人商賈憑紙幣可異地存取。慢慢把紙幣推廣到全國各州縣。”

  謝枋得的臉色有些陰沉,“這‘會子’早已沒有民眾相信,普天之下無人願要,發行紙幣乃是無用功。”

  “這個無妨,可在朝廷中先發放,一應臨安官員俸祿,皆以紙幣替代。可憑紙幣,去銀行換取銅錢。”

  “也如同交子會子一般設立一年為期?”

  “五年為限,每年發新替換舊錢,兌換自由,不設限制。對於大筆交易者課兩釐便是了。”趙昰繼續說道:“這紙幣之事不急於一時,先不對民間發放,免得又起波瀾。”

  謝枋得搖搖頭:“怕是朝中官員也無人願意要這紙幣,便是我也不願意要這紙幣。”

  “我這與會子不同,實發實印。以府庫金銀銅錢為基礎,凡有一貫紙幣,必有一銀幣存庫。”趙昰解釋道:“銅錢繁重,這紙幣必然是要流通的。我這個辦法絕無後顧之憂,謝尚書放心。”

  謝枋得作為戶部尚書有些話也不好明說,這宋朝的紙幣的名聲早已臭不可聞,哪裡會有人買賬。推行紙幣根本是一廂情願之舉,到時候朝廷上不會有一個人支持趙昰。

  謝枋得也不想和趙昰過多辯論紙幣的事情,南牆總是自己撞一撞才好,於是繞開話題道:

  “官家的意思就是把抵當所改名為錢莊,先架閣再緩緩圖之。”

  “不錯,先把免息小額放貸的事情給辦了,對於貧苦民眾乃是當務之急,款項不用大,一兩貫足矣。”

  “一兩貫也無甚大用,還需財物抵押否?”

  “一兩貫我看就無需抵押了,若是把推車,鋤刀這些拿來抵當,這民人的日子更無法過了。”趙昰接著說道:“無非是給那些赤貧民眾一個喘息的機會。有些民人借貸一貫可能就能讓好幾家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