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58章 南家的進貢


                 此時,錢塘縣的碼頭正是熱鬧非凡,來自溫州南家的幾十條貨船正在靠岸卸貨。

  身在安南路的南志友已經被推舉為了族長,而南家這個紡織品家族的實際掌控人還是南志友這一支最小的妹妹南嬛。

  得了趙昰欽點成為兩廣福建最大的棉紗商賈的南家,在溫州、廣州、欽州、泉州都開辦了大型的棉花脫籽作坊和捻紗廠。

  依靠著向民間賒貸棉紗,回購棉布的手段,南家已經迅速地成為了一方巨賈。

  除了幫助朝廷解決了禦寒棉服的問題,也讓南方一帶的農婦得到了額外的收入,可謂是三贏。

  軍隊中棉服的迅速普及,以及棉服輕薄保暖的特性,使得各個階層都開始重視起了原本被視為最低賤布料的棉產品。

  南家此次前來臨安運送棉製品是其次,主要還是得了趙昰的送來的口諭,來做這購買國債的領頭羊。

  南家運來的貨物自然有相應的官員負責清點入庫,而其中的一些將作為貢品由南家自己直接運往臨安。

  一個個上好的樟木箱被裝上了牛馬大車,蜿蜒數里向著臨安城進發。

  道路上的人們對於如此多的樟木箱顯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沒人知道這裡面裝的是什麼,只知道是進獻給官家的貢品。

  各地進獻貢品對於臨安居民來說,原本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可從來也未曾有過如此多的數量,蜿蜒車隊運載的樟木箱少說也有上千之數。

  臨安城外一個茶肆的主人望著蜿蜒的車隊驚歎道:“這進貢的是甚?為何木箱形制幾乎一樣,還如此之大。若都是魚飯未免也太多了些,這要吃上十年也吃不完。”

  “盡是胡鳥說,甚的魚飯,官家根本就不吃魚飯。”茶肆中一個行腳的商人說道:“你這話若被官家聽了去,怕是要捱上兩板子。”

  “怎會如此?整個臨安都在傳聞,那何時就是因為善制魚飯,官家才恩寵有加。原本是被貶的犯官,卻在路上被官家一道旨意,脫困升官了。”

  “那都是謠傳,官家從不吃魚飯,最近到是吃起了白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