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無奈 作品

第166章 初步意向

 “三舍科舉制啊,就是…” 

 三舍科舉制雖然已經在大隋境內逐步實施,但是南陳也才被大隋滅亡,連陳朝都還沒有宣貫這項國策,就別說更遠的嶺南之地了。 

 於是楊英繪聲繪色的又給冼老夫人解說了一遍三舍科舉制。 

 聽楊英說完,冼老夫人臉色這下是真的變了數遍,“如此奇妙之策,不知是何人所想,真曠世奇才也,如此一來,平民百姓也有了崛起之路,更可為皇室增加一大助力,用來平衡世家易於操控朝勢的不利局面,簡直就是恰如其分。” 

 冼老夫人領導嶺南部落幾十年,對於歷朝歷代都必須經歷的一個矛盾局面自然是十分了解的。 

 那就是王朝的建立和運行必須依賴世家,同時為了避免世家門閥做大做強,又要打壓世家門閥。 

 這是一個十分微妙且危險的尺度,一旦掌握不好,可能就會給王朝帶來致命打擊。 

 而寒門崛起,可以給王朝更多的選擇,不用事事都依賴士族,減少了士族對朝廷的掌控,甚至可以讓寒門對抗士族力量。 

 所以單純從這點來看,發明科舉制的人,真乃神人也。 

 歷史也確實如此,科舉制乃是一經驗證,就被用了一千多年的神級國策,直到清朝滅亡才被取締。 

 “不瞞老夫人,其實發明這項政策的人,正是大隋的二皇子殿下晉王楊廣。” 

 楊英雖然沒有跳出來裝逼說這項政策就是我發明的,怎麼樣?牛叉吧?但是口語之間說不出的嘚瑟。 

 “竟是晉王殿下?” 

 冼老夫人聽聞又是一驚,她剛剛才覺得楊英扮演的三皇子秦王楊俊,才華橫溢,頗有治國大志,作為隋軍三大主帥之一看來也是有些實力的。 

 此刻聽聞他們的主帥楊英竟也如此有才,不禁感慨中原之地確實是人才輩出啊。 

 “傳言你們大隋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有雄才大略又樸素節約,愛戴百姓不說,也無後宮佳麗,和孤獨皇后相親相愛,共治國家,實乃千古一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