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小妹妹呀 作品

第八十五章 端王爺出使西夏(四)

党項、吐蕃和回鶻人則以畜牧業為主,橫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帶是良好的牧場。牲畜品種以羊、馬、牛、駝為主,還有驢、騾、豬等。國家設有群牧司以管理畜牧,官營的畜牧業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

手工業

手工業主要由官府控制工匠生產。夏國設有文思院、工藝院以及金工司、絹織院、鐵工院、木工院、造紙院、磚瓦院、出車院等機構,管理各種手工業生產,為王家服務。

毛紡織業

夏國毛皮原料豐富,毛紡織業發達。產品有氆氌、毛布、氈、毯等,它們是党項人制作帳幕、衣服、被單、帽、鞋、襪等的原料,也是對外交易的重要物資。

冶鐵和金屬製造業

景宗在夏州東境曾置冶鐵務,管領鐵礦的開採和冶煉。安西榆林窟的西夏壁畫中有鍛鐵圖,圖中二人持錘鍛鐵,一人在豎式的風箱後鼓風。夏王陵區的鎏金銅牛,形體碩大,重達三百七十六斤,形態逼真,顯示了高超的冶鑄工藝水平。

兵器製造業

夏國統治者十分重視兵器製造。景宗曾在其官廳東廂後設有鍛造作坊。兵器的種類有弓箭、槍、劍、鍬、斤、斧、刀等,工巧質優。鎧甲片採用冷鍛工藝製造,堅滑晶瑩,非一般箭弩所能射透。夏國鑄造的劍有‘天下第一’的美譽。但因金屬資源貧乏,無法自給,常遣使赴宋購買兵器;或者將購到的鐵就地打造,再運回本國。

陶瓷業

靈武縣發現的夏國瓷器,器壁很薄,瓷胎呈灰白色,胎質欠細膩,有的成型不規整,釉為白色,但不穩定,器表下部及圈足部分都不掛釉,器底有砂痕,其質量顯然不能與宋瓷相比。在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發現的醬褐色釉剔花瓶,瓶身上刻有牡丹花紋畫式,其形制與花式凝重大方,是夏國瓷器的精品。

商業和貿易

夏國前期,主要是與宋朝;後期則為金國。夏與宋、金間的貿易,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在雙方邊境設立榷場,進行大宗貨物交易

宋朝利用開閉榷場貿易,對夏方進行牽制,以期達到安邊綏遠的政治效果。

和市

在沿邊開設小規模榷場,主要用於滿足雙方邊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宋朝在河東路、陝西路的久良津、吳堡、銀星、金湯、白豹、蝦麻、折姜等地都闢有和市。李繼遷所部在赤沙川、橐駝口各置‘會’貿易。‘會’是一種定期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