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鳥 作品

第35章 謹慎一生

 莊歡龍不想空聊,就當著李曉林和劉國民的面問起了邱偉鐘的人生經歷,邱偉鍾也就講述起來:

 邱偉鍾是鎮上的居民,祖上做生意經營雜貨店,算是有錢人家。他家的祖宅很大,四合院,土改評定成份時屬小資產階級。宅子的南北正房讓政府收了去,充當機關的辦事機構。留給他們,是東西偏房。

 他父母都有文化,外公家是書香門第,舅舅是高材生,就這家境和社會關係,邱偉鍾讀高中自然也就劃分到六班。

 回憶小時候,邱偉鍾說:“爺爺奶奶過世早,父母性格都很隨和。姐姐和哥哥都很內向,倒也沒遭受人們過多的白眼和歧視,大概也是鎮上的居民或多或少有點資產的因素。”

 “我是家裡最小的一個,說不上受寵愛,自己本身也比較乖巧,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也一直比較好,所以讀高中的壓力也不是很大。英語科目比較突出是受舅舅的影響,舅舅的主學是英語,畢業後分配在外事機構。”

 “我每去外公家,舅舅就拉著我跟他學英語,以至我還在讀小學時,就常跟舅舅用簡單的英文口語對話。所以在高中時,同學們對我的英語朗讀很驚奇,實際上是從舅舅那兒潛移默化過來的。”

 邱偉鍾高中畢業後,在就業方面又輪到了插隊落戶,他家姐弟仨,姐姐是老三屆,高中一畢業就趕上“上山下鄉”,插隊遠去了江西。哥哥初中畢業沒能再讀書,按工作分配政策,被安排在鎮上的手工業社。他是老三,自然是安排插隊,讓他幸運的是,就安排在本地,離家不到三公里,但必須住在生產隊。

 在生產隊裡,他為人彬彬有禮,貧下中農倒是很關愛他。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裡,他對農作物的生長很是好奇,書本上頌揚土地是人的命根子,從不接觸泥土的他就認真地探個究竟,老農告訴他,你辛勤地耕耘土地,土地就會奉獻人類所需要一切食物。

 他在農民的指點下,懂得了韭菜和三麥的區別。麥子是旱作物,人們吃的麵食就是麥子的奉獻;稻米是水作物,跟麥子不在一個生長期。

 在他學插秧時,有一老農吟了一道插秧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潔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老農很有學識,告訴他,一粒米,生長過程中除了肥料的養分先後還需要七擔水的容量來澆灌。正因為靠水生長,也就俗稱水稻。

 讓他懂了書上所說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含義。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中,他親臨了作物從種植到收穫的全過程,不論是三麥、水稻、油菜、棉花、小岸邊的蠶豆、毛豆、自留地的各種疏菜。

 也讓他懂得了季節和作物生長的規律,增長了不少自然知識,也深感土地的神秘和偉大。他的好奇和虛心好學,很受貧下中農們的好感,對他在田裡勞作也是十分地照顧。

 讓邱偉鍾幸運的是,插隊兩年後,高中的英語老師婚後妊娠反應大,醫生主張她待家養胎。

 學校就想到了他這個英語才子,跟公社打報告,政府一紙調令讓他去了母校當了英語代課老師。還沒等到英語老師來交接,就迎來了國家恢復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