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you 作品

第120章 昆吾之師

周代一旅是500人,列隊是橫50、縱10的長方陣列,為一旅;五個這種長方陣列組成一個50x50的大方陣,就是一個師,共2500人,所謂“五旅為師”。

  其實他們這個建制就是沿襲了夏人的軍隊建制,因為周人本來就是虞夏的屬國,夏朝滅亡後他們也隨著夏人遷徙到了西北,但是制度大多還是用夏制。

  夏代的各諸侯國因為人少,軍隊建制比較混亂,沒有定準兒,比較正規的就象商師那樣也是亂,因為軍隊都是隨時徵發拼湊,大部分都是旅眾,即民兵。

  那時候許多國家並沒有很多的常備軍,都是各族有各族的武裝,稱為“族旅”,要打仗了,國君下令,各族族長就召集自己的族旅,族長拿著旗幟站在指定地點,各族的士兵就找各族的旗幟聚集,然後再把族旅攢起來,形成國家軍隊,稱為“師”,所以古書裡經常“師旅”並稱,因為師是旅拼湊起來的。打完了仗,師旅解散,各回各家。

  重新組建起軍隊也只是按人數粗略地分分師、旅,多少沒定準兒,所以直到殷商的武丁時期,商照舊也沒常備軍,要打仗了,臨時徵發族旅,稱為“共人”;共人之後,組建起軍隊,一般是分為中、右、左三師。大概武丁末年才開始有意組建常備軍隊。

  商湯的時候因為要連年打仗,所以他從各族徵調了部分族旅形成了一支相對固定的武裝,成為商師的核心,有點象常備軍的意思了,但那也不是有意為之,是為了應對隨時要爆發的戰爭。

  夏朝的時候,人少,各諸侯國的軍隊多少沒有定準,自然也談不上軍隊編制。

  唯一還有定準的,是夏後的王師,他們的軍隊建制,據說是當年夏人的祖先大禹征伐共工國和苗民國的時候確定的,即五人為伍,二伍為什,十什為佰,五佰為旅,五旅為師,一師就是一軍,有2500人,三師一共7500人,這在夏朝已經是一支天文數字的常備軍,稱為“眾”,也是夏后氏用以威懾各諸侯國的軍事力量,因為各諸侯國是沒有常備軍的。

  昆吾國是各諸侯國中唯一有常備軍的國家,軍隊的建制和夏師的建制完全一樣,稱為“昆吾之師”,在夏代特別有名,所以昆吾氏一直在西夏地區稱王稱霸,稱為“夏伯”。

  昆吾國本來不是在帝丘,而是在南方的淮泗流域,那裡有個昆吾丘,是昆吾人的發祥地。

  昆吾人一直以勇猛好鬥著稱,在南方的時候就到處稱王稱霸,組建了軍隊,到處征伐,征服了許多方國部落氏族。

  昆吾丘附近有座白山(也叫白水山),流出一條河流,稱為白水,形成一個湖泊,稱為“白淵”,昆吾之師每次出征的時候都要在白淵旁邊舉行軍祭,然後去白淵裡沐浴,因此形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昆吾人在每次出征之前都要沐浴,稱為“白水浴”,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