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遊郎 作品

一六四、很不妙的狀態

 殿上部為三世座佛,下承六角形須彌座。站在最上層,舉目遠眺,遠處群山如黛,近處全寺盡收眼底。

 寺院東部是由庭院式建築組成的方丈院和清代皇帝行宮,主要建築有萬歲宮、太后宮。東跨院東套間內,有一口大銅鍋,鍋口直徑四米,鍋深兩米。煮一次粥,用米十擔,據說不管多少人也吃不完這鍋粥,這就是所謂“添人不添米”之說的由來。院中極為幽靜雅緻,碧瓦朱欄,流泉淙淙,綠竹蔥秀,頗有江南園林意境。

 離竹林不遠,有一座方形流杯亭,重簷四角攢尖,綠琉璃筒瓦,黃琉璃寶頂,名為猗玕亭,亭內巨大的漢白玉石基上,雕琢著彎彎曲曲的蟠龍形象水道,像龍頭,又像虎頭,當泉水流過時,放下帶耳的酒杯(古時叫羽觴)浮於水上,任其漂浮,酒杯隨水流轉,止於某處的人則取而飲之。

 至於寺名中的柘樹,是一種罕見的樹種,而且渾身是寶,據說這種樹可以治許多種病,因此遠近的人們不斷來此剝皮挖根,致使柘樹已寥寥無幾,險些絕種,再也看不到史書記載的“柘樹千章”的情景了。1949年後,政府對此採取了有力的保護措施,使這寶貴的樹種得以保存下來,作為名寺應景之物,供人們觀賞。1957年潭柘寺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北京市政府撥入鉅款,全面修繕潭柘寺。寺院經過整修,煥然一新,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特別是春夏之際更甚。

 作為潭柘寺名稱起源的龍潭,位於寺後面的集雲峰上,山間橡樹蔥鬱,奇花異草遍地叢生。山上有一座圍有欄杆的水池,池中龍泉涓涓不絕,清澈見底,喝一口甘甜清冽。此時,少林寺來的達摩堂掌座釋延義大師就在這裡,他正在給幾位僧人演示少林寺的武學羅漢拳。

 少林拳法以威猛剛強著稱,只見釋延義大師舉手踏足之間似有風雷之聲,雷霆之勢,虛空一拳擊向龍潭水面,潭裡猶如巨龍出水,暴然騰起三丈水花。攝影記者把這一段完整地拍了下來,心裡自是喜不自禁,這一段影像夠他吹上半年了。

 方正和蔡乒乓一行人在潭拓寺用過午膳後,才驅車離開了潭拓寺。

 回城到李剛小院,兩車徑直從後門將車開進了院子。考斯特停穩以後,攝影記者將設備帶下車後,就開始了拍攝,美女記者今天第一次拿起麥克風,對著鏡頭說道:“各位觀眾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到了,上次擂臺賽的勝利者李剛家的院子裡,請大家跟我一起去看看,我們的中華勇士現在在幹什麼呢?”

 於是攝影師的鏡頭對著韓毓婷的菜園子一陣特寫,豆莢開花,茄子滿滿,芹菜茂盛、青色辣椒細長如牛角彎彎曲曲的。嫩嫩的花瓜趴在木架子上,如一根根的小棒捶。

 過了菜園子,來到了中院,只見陳愛華正和韓毓婷在學跳秧歌舞,兩個美女如兩隻歡快的蝴蝶,在庭院裡隨著錄音機播放的音樂翩翩起舞。美女記者和攝影師都沒做聲,悄悄地將這美麗的瞬間都拍攝了下來。陳愛華髮現了他們,但沒有管,仍然與韓毓婷一起進兩步退一步地舞蹈著。

 記者們繼續穿過中院來到了前院,只見李剛和周航兩人正在下象棋,李剛的棋藝哪能與周航比呢,此時正在悔棋耍賴。只聽他說道:“你的車什麼時候下來的,我沒看見,不算,不算。”

 周航說道:“不下算了,有客人來了。”

 李剛忙起身招呼眾人,美女記者問道:“李剛同志,請問大賽臨近之際,你為什麼這麼輕鬆呢?”

 李剛對著鏡頭說道:“不就是比武打擂臺嘛,有什麼好緊張的,這裡是中國,有主場優勢,準備好好招待客人就行了。”

 美女記者繼續問道:“請問李剛同志,你對於另外兩名中國同仁,熟悉嗎?”

 李剛回答道:“釋延義大師我是如雷貫耳,仰慕已久,只是無緣得見。另外一位選手陳小小更是高山仰止,我不及其半分也。”

 美女記者問:“這麼說來,你是見過陳小小本人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