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阿房宮賦5

【於是順理成章的,作者開始了更為顯豁的表述——嗚呼,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一個人的意願,就是千萬人的意願,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還記得《論語》裡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給別人。

這裡其實還有一句話,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說,自己想要有所成就,就要讓別人先有所成就;自己想要事業顯達,就要讓給別人先顯達。有點像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世界才能解放自己的意思?

秦皇喜愛華侈,可人民同樣顧惜自己的家呀!他想享受,那也得讓人民想先過上幸福的生活。結果呢,人民還沒富足,他自己先享受上了,還是奢侈無度的那種。

為什麼搜刮的時候錙銖必較、唯恐“取之不盡”,用的時候卻像對待泥沙一樣,一點也不珍惜?大家可以感受到,杜牧的情緒正在節節攀升,我們把這一大段的排比簡化成表格來對比一下。】

楚棠將課輔上的表格搬運到課件上,只見水鏡上出現了一個兩列的縱表,左右標頭分別寫著秦始皇和天下人民,隨著講解補充,下面的空白格一一補齊。

【秦始皇的“一人之心”,對應的是天下人民的“千萬人之心”,“秦愛紛奢”,對應“人亦念齊家”,“負棟之柱”的數量,對應“南畝之農夫”的數量......“獨夫之心,日益驕固”,當然對應的是“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了。】

兩列表格清晰明瞭,直白地展現著作者的態度。

秦朝。

鄉野之間的許多百姓忍不住紅了眼眶,天下初定,他們還不曾遇得賦中寫到的許多,亦不知曉阿房種種原是詩人誇大之辭,可杜牧的聲聲質問,分明又似乎是他們的親身所歷。

有老者重重地拍著膝蓋老淚縱橫:“亂世受苦,怎麼天下安定了,咱們黔首還是沒有活路啊!”

漢朝。

司馬遷看著水鏡中的表列,書中所閱、遊歷所聽聞再次於眼前耳邊一一復現:

“史鑑今古,縱杜牧此賦有誇大之辭,然秦民力之枯竭亦是事實,民困而反,其後陳涉吳廣自大澤鄉揭竿而起,天下贏糧而景從便是自然的事了。”

司馬遷收回目光,放眼看腳下的風土,他所在的地方正是陽城。

司馬遷心中糾結不已,他不否認始皇的功績,但也同樣佩服陳勝吳廣奮而反抗的勇氣,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多麼豪氣不同流俗的宣言!

可按照楚棠講解務求通達的秉性,她是一定要解釋那句“戍卒叫,函谷舉”的,嬴政聽到了,安能放任其後掘秦墓之人?怕是這行義舉的英雄,要就此隕落了……

司馬遷心中一陣可惜。涉後雖驕,一身膽氣,實在令他感佩。

三國。

劉備長長太息:“秦民之苦楚,盡在其中矣!”

他想起這些年或顛沛或戎馬倥傯中的所見,不由得也悲從中

來。

盛唐。

杜甫眼中充滿了動容,他想起楚棠曾贊他詩中始終不忘百姓疾苦,眼前的辭賦又何嘗不是呢?

“杜牧此言,亦在為萬姓呼號。”

杜甫拱手,向著水鏡長長一揖。

中唐。

本就宣揚詩文有補於世的元稹更是心有慼慼焉:“文辭華美,情真意切,氣勢逼人,純為百姓言事,此人若在官場,必是一位不忘民困的好官。”

白居易跟著點頭,又道:“便是不在官場。以手中詞筆為萬民立言,亦不負一身所學。”

說著,他看向對面的元稹,元稹同樣看他,二人對視一眼,俱是明瞭對方的未竟之意。

縱然當世不彰,後人總會記得。吾輩文人,只管呼號,只管實幹。

北宋。

對於杜牧這篇辭賦,王安石早已爛熟於心,他忍不住回想起楚棠的那句“無產階級必須先解放全世界才能解放自己”。

王安石其實並不能完全理解這樣的話,可是他覺得,如果他想為自己求得“解放”的話,必得也是讓大宋通達,讓大宋的百姓擺脫貧弱。

他仰頭看向鏡中的文字,雖有水鏡造勢,朝中明面上對變法的阻力小了許多,但同僚分歧仍有暗潮,想到今日在朝堂之上的爭論,王安石的手逐漸握緊。

但那又如何?他的面上逐漸浮起堅毅之色:“雖千萬人,吾往矣!”

如果他的使命便是變法強宋,那他有何不敢擔這天命?他的顯達,當在萬姓之後!

太極宮。

李世民將抄錄的文字反反覆覆唸了幾遍,越念心中的情緒越發洶湧,秦世之盛衰、隋末之動盪、百姓之哀苦盡數湧上心頭,他的眼圈忍不住發紅,掩面嘆息一聲,動容道: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昔日隋煬帝荒淫逸樂,鑿河道以下淮揚、採民女而充後宮、興土木而享華侈,以致天怒人怨,四海並起。史冊殷殷,豈在秦隋?”

房玄齡點頭稱是,他廣讀書史,學的是輔國安民道,立的是濟世救人心,杜牧的賦文讓他感慨不已,李世民的言語同樣令他心有慼慼。隨煬之事還歷歷在目,他斂眉:

“倉廩實、衣食足,百姓所求何其微也。明君制民之產,不過俯仰以活父母妻子,樂歲保暖,凶年免死。人君牧民,當以萬姓憂樂在肩,豈可以己之私慾,凌駕於萬民之上。”

“房相所言甚是。”李世民虛心受教,“君位是榮耀,亦是責任。朕自繼位以來,日日憂慮,唯恐養民之不贍,今讀杜牧阿房之賦,更覺觸目驚心。宮中之用度靡費,一律再減免一二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