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7章 我們需要更好的飛機

 趁著跟楊慧梅交流的功夫,盧育英專門注意了一下從四輛中巴車上下來的****代表團成員。 

 細看之下確實發現了一些不同。 

 儘管大多數人都穿著軍裝,但是跟之前幾次相比,這個代表團裡面的空軍軍官比例明顯更高,而且從裝扮和年齡來看,其中有很多都像是現役飛行員。 

 來買飛機的時候帶幾個飛行員體驗飛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因為大多數空軍的高級軍官本就是飛行員出身,因此很少會出現這麼多的年輕面孔。 

 看著巴方代表團成員陸續下車,楊慧梅也不好一直把人家晾著。 

 但是在轉身之前還是跟盧育英說道: 

 “總之,這次的情況確實比較特殊,上級也非常重視,今天我出來之前,空軍申田豐副司令員專門定了調子,說要加深中巴兩國在軍事技術和訓練方面的交流。” 

 看著對方離去的背影,盧育英有些苦惱地敲了敲自己的腦袋。 

 作為一個工程技術人員,他並不喜歡這種模稜兩可的表態。 

 如果要是能像飛行器設計一樣,給出一個精確的範圍就好了。 

 可惜在對外交流領域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從1988年開始,兩國就基於一種殲7深度改進型——超7計劃確認了合作意向。 

 但是由於雙方對於戰機技術層面存在分歧,加上中間巴方的興趣又轉向f16,導致這一項目在原地踏步了很長時間。 

 一直到前年,也就是1994年,因為受美國製裁導致採購f16無望的巴方才重新開始了正式的談判。 

 不過這個時候,他們對於飛機的要求已經從一架“給f16打下手的低端戰機”變成了“能夠取代f16獨挑大樑的主力戰機”。 

 超7計劃一開始的方案,殲7cp顯然不能滿足這個要求。 

 要是重新按照巴方的技術要求設計一架新飛機,那這個工程量,以及成本就要大得多了。 

 無論對於中方還是巴方來說,連帶著的風險也要成倍增加。 

 所以需要更加深度的合作模式。 

 然而國與國之間加深合作這種事情,哪裡是航空工業部門能說了算的。 

 總之談判進度就這麼僵住了,一直到今天。 

 結果這個時候又突然說要加深交流—— 

 那是要加到多深? 

 十號工程? 

 想都不用想,絕對是不能給看的,甭管****背地裡跟華夏再怎麼關係好,人家終究還算是白紙黑字的美國盟友,不能什麼東西都往外抖落。 

 可是然後呢? 

 看著對方這次的架勢,絕對不只是再買一批殲7那麼簡單。 

 而且還涉及到航空技術領域的合作,那就更加敏感和麻煩了。 

 611所目前進行的幾個項目涉及到各種技術和子系統,哪些能賣,哪些不能…… 

 這些問題,盧育英內心都沒有底。 

 實際上,不僅盧育英沒底,由於這個時候的華夏在裝備出口方面還不成熟,就連華夏航技的人也沒底。 

 但無論如何,事已至此,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畢竟如今軍隊還在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整個軍工部門都嚴重缺少訂單,甚至需要搞軍轉民產品以維持生計。 

 雖然已經比80年代最艱苦的時候要好上不少,但各方面的資金都仍然是緊巴巴的。 

 例如目前由盧育英本人負責,進度相當喜人的殲7f戰鬥機,項目總撥款只有500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