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175章 一號坦克

大概在特務營剛剛安頓下來不久,約莫在下午四點左右,何煒萬分期盼的戰車連,終於開到了陸軍炮兵學校。

在淞滬戰場全線崩潰之後,國軍的陸軍裝甲兵團也奉命向湖南長沙撤退,裝甲兵團的主力已然撤走,唯獨留下了一個戰車連於南京城內待命助戰,這一戰車連按照番號建制,系歸屬杜聿明的陸軍裝甲兵團下屬的戰車

此次,戰車

這一次,肖將軍為了避免何煒的特務營獨木難支,經過力爭之後,終於從唐將軍手中將這一戰炮隊爭取過來,配屬給何煒的特務營作戰。

這一戰炮隊的規模也堪稱宏大,戰車,牽引車,卡車在公路上排成了長長的隊列,再配上戰車,卡車的發動機轟鳴聲,雖不過一連之戰車,其氣勢,其威勢也堪稱宏大。

“歡迎,歡迎。”

何煒組織了幾個連的弟兄,站在炮兵學校的門口來了個夾道歡迎,很快,這一配屬而來的戰炮隊即完全開入了炮兵學校,為首的一輛灰色戰車在距離何煒不遠的位置上停了下來。

何煒入眼看去,這輛戰車並不大,通體灰色,低矮的車體前方裝著一盞大型探照燈,炮塔上裝備的卻也不是火炮,而是兩挺機槍,何煒一看便知,這玩意就是德國閃擊波蘭時的主力戰車,配備的是兩挺g13式輕機槍。

這型號戰車在開發的時候為了規避凡爾賽合約的限制,其實是以軍用拖拉機的名義進行研製開發的,自1932年開始設計,並於1934年開始大量生產,它原先僅作為德軍建構新一代的裝甲戰鬥與技術時所使用的訓練車輛,雖然在戰鬥表現中顯得脆弱,但在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間,一號坦克仍佔德軍坦克中相當大的比重,並被投入期間的各大戰役中使用,如西班牙內戰、二戰的波蘭、法國、蘇聯、北非戰場。

這種輕型坦克在二戰戰場上著實是上不得檯面,不過卻也一直活躍在各個戰場上,何煒對這型坦克最深的印象卻不是其配備了機槍和輕型機關炮的原始戰鬥型號,而是以其底盤改裝而成的德軍各型號輔助車輛。

比如將其炮塔拆卸下來的一號彈藥輸送車,拆掉機槍,加裝了噴火器的一號噴火坦克,加裝了二十毫米高射炮的一號高射炮坦克,改裝了sig型一百五十毫米重型步兵炮的自行火炮車,甚至是加裝了四十七毫米反坦克炮的自行反坦克炮車等等,堪稱是戰場上的雜魚萬金油。

說起來,該車最早的一款型號,連作戰能力都沒有,就是一種純純的訓練用坦克,其製造商為克虜伯公司,乘員2人,重量3.5噸,車長4.02米、寬2.06米、高1.15米。

發動機為克虜伯305,59匹馬力,44千瓦,變速箱為5前一後,時速37公里/小時。行程145公里,無武器裝備。裝甲厚度為車體前、後側13主毫米、頂6毫米。

每側的懸掛系統由一個主動輪、四個路輪、三個託帶輪、一個誘導輪組成,而中國軍隊購買的則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炮塔的一號a型坦克,裝上了炮塔之後車高增加到了1.72米,裝備的武器是兩挺7.92毫米的g13機槍,配彈2250發。上層結構裝甲13毫米。重量增加到了5.4噸。

心下雖然對這有槍無炮的玩意有些失望,不過當下中國也沒有什麼像樣的戰車,算了,有得用就不錯了。

“何營長,陸軍裝甲兵團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