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460 新路2

這套東西在礦山中實際應用過,效果還成,但大範圍鋪開合適不合適就不能妄下結論了。還是那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知道沒關係,試試唄。

前些天工部尚書上疏說玉河(通惠河)城外水道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水位下降,嚴重影響漕船通行,請求下旨清理,並引新水源進入。

通惠河可是京城的命脈,關係到漕糧運輸,清淤引渠朝堂裡沒人反對。不過洪濤多了個心眼,讓趙士禎在奏摺裡把沿著通惠河北岸修軌道給寫成了修纖道,一字之差,瞞天過海。

只要六部和內閣沒人多想,等聖旨一下再找後賬也晚了。通惠河肯定是要疏通的,但開挖新渠就算了,省下來的經費和人工全交給熊三拔修軌道去。

其實洪濤缺的不是錢,就算內帑不夠,工部的節慎庫裡這幾年也沒少裝,根本用不著動用太倉。但走流程太麻煩了,和六部九卿解釋什麼叫軌道交通、有什麼好處,他們大概率聽不懂。

聽懂了也有可能會裝沒聽懂,在不確定有多少利益可以分配之前,他們能拖個十年八年不讓動工。現在洪濤手裡有軍權了,底氣足了,行事風格反倒不那麼蠻橫了。

遇到不太容易取得一致意見的事情,採取的策略往往是能哄就哄、能忽悠就忽悠、不能哄不吃忽悠就楞騙。反正沒人敢急眼掀桌子,下次長記性不好騙了再說下次的。

“臣在果阿停留時見過當地人用一種特殊木料製作農具,叫做鐵木。這種木頭油性大,硬度高,也被用於船上的索具連接,非常耐磨。如果能用此類木料製作軌道,應該可以使用很多年不腐不爛。”

至此熊三拔已經被皇帝描繪的雄偉場景吸引並震撼了,非常想在有生之年用軌道把東方和歐洲連接在一起。這注定是一項偉大的工程,與之相比星空好像有點遙遠了。

“不錯,這個建議很不錯。朕正好也知道這種木料,且有地方大量獲得。伱且先去挑選人員勘測線路,木料的事情朕會交與海軍辦理,不會誤了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