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滄月 作品

個人心得番外:道·德·易·禮

    別的物種進化沒那麼快,人類把環境變化的太快,太惡劣,還不負責任,讓許多物種不是因為失德而滅亡,這就是人類的缺德!

    人失其德!大自然會教你做人!

    然後換一個物種來當【人】,來面試‘宇宙的術’這一職位!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這句域中有四大的話,指的不是我們,指的是個職務,是個使命!

    只不過暫時是我們晚期智人在面試!

    所以周武王那句人為萬物之靈,意識就是要帶領萬物萬靈,走向美好和諧的未來。

    作好生命的偉大領袖,我輩義不容辭!

    我們有智慧,所以我們生來有責任!這獨一無二的使命!我們必須當仁不讓!

    做好了這一點,我們才配求道,才配探索宇宙終極真理。

    德都不好好遵守,就一味地發展技術,落了下乘,濫用道給予我們的智力,不配得到宇宙真理,只會被自然淘汰。

    講道先講德!求道先修德!這就是為何老子把‘德經’放在‘道經’前面。

    德是萬物最基本的需要遵守的東西,這種基本的東西都沒有做好,憑什麼追求道?

    有舍才有得,得而不捨,就是缺德。一味地向地球母親,向各種動物,向大自然拼命索取,而反過頭來破壞它的和諧。這就不配當【人】,不配有智慧和文明。這叫萬物之賊!

    人類想當萬靈之長,就要做萬靈大家長該做的事,得有萬靈之長的德行。否則就被大自然教做人,教不會,就下臺!就滅亡!

    反之,我們晚期智人把【人】的德做好了,我們這個物種就可以一直延續。

    這就是長生,站在全人類集體的宏觀角度上,這個種族與萬物和諧共處,必然長生久視!必然永遠屹立於萬族之林!必然是無數物種裡,絕不會被淘汰的存在。

    往小了說,進德修業,個人品德修養決定了在這個社會上的淘汰與否。

    我經常看到‘依法辦理’這樣的字眼,但其實我們的文明不是這樣,那是西方的文化。

    還是四分法,道的道叫做自然,道的理叫做易,道的法叫做律,道的術叫做技!

    自然、易理、法則、技術!

    所以‘依法辦理’是錯的。法不可以高於理,這一定是不長久的。

    阿道夫是合法上位的,他的法是自詡高等人種,要滅所謂的低等人種,他的軍人們依法屠殺猶太人,但這個法合理嗎?

    顯然不合理,但它合法……

    所以凡是失德,必然滅亡,終究自然淘汰。

    依法辦理,結果大自然教做人了,‘法’反而被‘理’給辦了!

    殺人不犯法,如果制定成法律,它可能長久嗎?不可能。

    道、理、法、術。是一層包含一層,猶如維度,高維包含低維!

    道的理叫做易,道的法叫做律,道的術叫做技!

    易就是變化,要靈活,人法天道,天理良心。人得到了天理產生了良心,自有一杆秤。

    所以我們的文明,必然是‘依理製法’!再‘依法辦事’!

    低維是辦不了高維的!

    然而西方的法觀思維跟東方不一樣,他們太拘泥於條條框框,經常用‘法’去辦‘理’,這就本末倒置了!

    還經常有律師運用‘術’,來摳一些所謂的程序正義,那就更加低維了!

    但是我們文明不一樣,我們的東方思維是從道出發,衍生下來,理一定大於法!

    哪怕我們現在因為受衝擊,學了別人的一套,但最後還是變成我們具有特色的一套了。

    所以我們經常是從情理上去衡量法,去監督法,這才是‘德’。這方面羅老師講得很好,我不必贅言了。

    有人可能要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發展怎麼可以。

    當然得發展,但要負責任的發展,【人】不是那麼好當的,是有客觀使命的。

    不是不發展科技,前提是不能太過,要考慮所有物種的利益,要負責任,要找出共贏的辦法。

    科學沒錯,它是‘理’的層面。但是科技,只是‘術’的層面。

    只知道一味地發展‘術’,為了小利而忽略‘理’,就缺了大德了!失德就會毀滅。

    人類現在走偏了,一味得弄巧,最後只會弄巧成拙!

    現在放眼全球,只有華夏文明有足夠的文化底蘊,懂得認真的‘進德修業’。

    只有我們提得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我們懂得和諧相處的妙意。

    易經的道理,道的思想,全都融入到‘真正華人’的骨子裡了,可能你們自己都不知道,但它默默地影響我們。

    所以我們是個文明,不只是個國家。

    某某失德,而天下共逐之。很多人覺得這就是個藉口,是,的確是藉口,是野心家利用‘德’的概念。

    但德的概念本身沒錯,這句話也對!此為自然選擇。

    所以要不怎麼說: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說對是對,說錯也是錯,它是陰陽二象性的。

    ……

    上面把【道】、【德】說了一下,算是開了個頭,描述了一下目錄。

    接下來說【易】。

    華夏文明之核就是【易】。

    易經,大概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文化核心。

    任何一名影響了、興盛了、改變了、打造了我們文明的偉人,都學過《易》。

    相比起來,什麼論語、什麼道德經,都可以沒學過,畢竟老子、孔子之前,也有偉人啊。

    周公、伊尹、伯益乃至倉頡、黃帝他們學得都是《易》。

    哪怕是連文字都沒有的時代,我們的很多祖先也學過,因為易理早就被創造出來了。

    在距今九千年的賈湖遺址中,就發現了最早的文字,當然,官方沒有承認,只稱是刻符。

    那裡面就有八卦刻符,也就是說,【易】在那個時候就有了。

    根據考古發掘,還有鶴腿做的骨笛,可見文化已經很豐富了。

    那個遺址所代表的族群,我姑且當他是伏羲古國。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這是周朝記載的,對不對我不管,但九千年賈湖遺址發現了八卦刻符,我們可以視為,在那個部落創的八卦的那一刻,華夏文明誕生了。

    有人可能很奇怪,這怎麼算是文明呢?不是說要有青銅器,要有文字,要有城市嗎?

    那是西方的標準,而我的標準,是以宇宙所有智慧文明的視角,而選定的。

    外星人的文明,難道也有青銅?難道非得有文字?人家的星球可能壓根沒有冶煉青銅的條件呢!人家的交流方式可能壓根不需要文字呢!

    所以宏觀來看,文明的誕生條件,必然是放眼諸天寰宇,都適用的!

    具體標準如何,我不知道,這個還得看宇宙文明圖景是怎樣的。

    但華夏文明的誕生標誌性事件,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是【易】誕生的那一刻!

    它標誌著,一群茹毛飲血,一群石器時代的原始人,第一次制定了一套文化系統!第一次用一套規則去描述宇宙。

    之前,我們也把一些原始社會,叫做什麼什麼文化,比如元謀人文化,比如藍田人文化之類的。

    但那是散亂的,是不成體系的。

    所以那些個文化,後來都消亡了。

    而直到【易】的誕生,一個可以不停地吸收壯大,可以適應演化,可以在時間長河中慢慢發育,變得複雜繁盛的體系,誕生了。

    賈湖遺址的那個伏羲古國,根據考古線索發現,他們被一群外來部族滅了!遺蹟裡發現了許多被殘殺的骸骨,可能沒殺完,但至少也佔領了。

    注意,一個被滅掉的原始部落,為何它的文化,流傳下來了?而且成了後來大名鼎鼎的易經?

    從黃帝,到周公,從老子到孔子到諸子百家,從先秦到漢朝,從漢朝到明清,到現在……經久不衰,且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文化思想,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融到了靈魂深處。

    為什麼?因為它不是個流星般的碎片,它是個思想系統。

    【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展之中,其闡述的就是這個“自然而然”的規律,這個規律被稱為‘道’。這規律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

    它有三大特性,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所以叫易經。

    這是個‘活物’,是個修了北冥神功的存在。

    一群蠻人滅了他們,然後一看,臥槽,八卦!易理?裡面各種哲學把宇宙萬象說盡了,好牛逼!

    那群蠻人也有自己的文化啊,他們也會畫壁畫,也會造陶器,也有一些習俗。但是他們的文化太小了,屬於碎片,比伏羲古國活活‘低了一個維度’!

    他們發現自己的文化,可以被易經描述。

    於是被滅掉的那個部落,反把侵略者同化了。部落的身體雖然被武力佔領了,但是靈魂奪舍了……

    侵略者融入進來,把自己的文化當做份子錢,填進了易經這浩蕩的系統裡。

    之後越來越多的部落,都被這股文化所吸引,摒棄自己的,而加入易經體系,可能是侵略者,也可以是周圍的鄰居。

    於是【易之民族】的文化,越來越壯大,如北冥神功般吸引川流入海,瘋狂膨脹,直至現在!乃至未來還要繼續發展下去。

    這就叫,文明。

    哪怕我們現在的文化已經非常複雜浩瀚了,但其內核,其中間的‘奇點’,還是當年那個【易】。

    有些人可能說:我一輩子沒看過易經,你怎麼說我們文化內核是易經?

    這不矛盾,現代人百分之九十都沒看過易經,甚至把易經當做封建迷信,當做占卜之書。

    但這並不妨礙你們執行著易經的道理,照樣遵循華人的習俗和文化。

    因為這些習俗和文化,這些我們獨特的思維模式和處事原則,都是易經衍生出來的。

    所以我說已經融入靈魂了,只要學漢語,只要寫漢字,只要父輩祖輩還在教你做人的道理,一筆一劃,一言一行都是易理的思維模式在植入著,潤物細無聲。

    我說幾個細節,比如上一次番外我就說了‘知道了’,‘有道理’,這種習慣。

    我就不多贅述了,我說點新的,比如‘想辦法’。

    我前面還在講,依法辦理,是不長久的,為什麼,因為我們華人潛意識就會認為要講理,要佔理,要依理製法,再依法辦事。

    從來都是‘理’去辦‘法’,當年法家的法太嚴苛,有些甚至違反了倫理道德,一些百姓就會‘想辦法’,來達到保護倫理道德人情的結果,想出來了,別人會說,好辦法!就這麼辦!

    對於西方文化來講,法就是法,神的戒律那是必須遵守的,人有罪那就有罪。但是華夏文化的人,潛意識裡則是理大於法。

    上位者制定了惡‘法’,違背了‘德’,說破了‘天’,也沒這個‘道’‘理’!

    可能有人覺得,規章制度這種東西,不好好遵守,人前遵守人後偷懶,這不就是‘耍滑頭’嗎?沒錯,華人就是‘耍滑頭’的……我們既正直,也流氓,我們是陰陽疊加態。

    嘴上說一套,心裡想一套,手上做一套。三元化的……

    在西方,去,或者不去,西方人要麼不回答,要麼就回答其中一個選擇。

    但是華人一定有第三個選擇,而且往往就是回答‘到時候再說’,‘回頭告訴你’,‘等到了再定’。

    所以最後,可能去,也可能不去。它是‘去與不去的疊加態’。

    易經就是這樣,是非常貼合量子計算機的語言,它除了以1和0,還有個疊加態。

    除了陰和陽,它還有個兩者合一的‘太極’。

    有人可能說,難怪華人效率低,拖拖沓沓。沒錯,這叫‘打太極’……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語境,之所以如此繁茂,就是易理融入了我們的思維模式。

    這不好嗎?這其實是好事。

    因為具體的事情具體分析,易經講的是變!該變的變,不該變的不變。

    說‘回頭再告訴你’,這是為了視情況而定。

    如果一味地拖拖沓沓,那肯定是不行的。

    但太直接了也不行,所以才有‘回頭再說’。

    這真的得‘再說’,如果回頭不說了,那就叫拖沓。

    為所當為,亢龍有悔。話不要說絕,但也不要不負責任。

    該做的時候,雖千萬人吾往矣。不該做的事,就堅決不做。

    而在決定到底是千萬人吾往矣,還是堅決不做之前,它就得是個疊加態!就得‘到時候再說’。

    這就是我們的思維模式,比較混沌。

    我前面講了,易經是個系統。後續的軟件啊,程序啊,文本內容啊,是一代代的先賢不停地填充,才有現在浩渺的文化。

    易經是智慧,不是知識。知識是會被淘汰的,智慧不會。所以易經永不過時。

    伏羲的易,就叫‘易’,我們可以稱之為原始易經,後來陸續更新進化,到了夏朝則是連山易,商朝有歸藏易,周朝就是周易。

    它在一代代地更新系統,這種更新,是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當前環境的。

    為何周文王演六十四卦,被譽為聖人?

    因為易經在周朝的時候,出現了一次大更新!

    社會一直在變,易經的核心思想就是變化,所以當然得與時俱進。

    周朝的時候,社會比以前複雜了很多,周文王發現商朝的歸藏易,已經不適用了,於是將其進化了一大級。

    他將八卦演化為六十四卦,兩卦之間,就可策三百六十之數!

    周朝的社會情況,已經完全可以囊括進去了。要不繫辭怎麼說:二篇之策,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結果倒好……打從周朝之後,易經再也沒進化過。

    頂多各朝各代的聖賢們,陸續有無數的‘註釋’,延伸數據包補充進去。

    各種補丁往上打,但充其量是易經2.1、易經2.2的區別,強如後來的歷代聖賢,沒有開發出易經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