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鈦金 作品

第四百六三章 登州城的繁榮!

    “工頭...我想結一下我前幾天的工錢,弟弟要買書...所以麻煩工頭了。”

    大強恭敬的看著眼前的凶神惡煞的工頭,別看這工頭長得是凶神惡煞,但是為人卻還是不錯的,看到二子之後,還扔給了二子一塊豬頭肉。

    登州已經有很多的小商販了,特別是在碼頭,碼頭上雖然苦力多,但是苦力有錢呀。

    所以很多從外地移民過來的百姓,就將自己以前在自己地方的技術給拿了出來,比如廣東的潮汕滷水,滷汁濃郁,香氣逼人,一口咬下去,你能真切感受到滷汁在你嘴裡迸發的快感。

    還有四川的紅滷滷菜,麻辣辛香,十分過癮,那飄在上面的紅油是其靈魂,無論是淋著紅油的棒棒雞,還是隨處可見的麻辣兔頭,還沒開吃,光聞著那香味,哈喇子就要流一地。

    北方的醬滷如同北方的漢子一般,磅礴大氣,渾然天成。最典型的當屬醬肘子,成品色澤較深,醬香味濃,飽滿多汁。

    而流行於江浙滬的滷味,以甜辣為主,又嫩又香。大口撕咬,即能感受到嫩滑的滷肉與舌頭交纏,一口吞下,滷香味還在你的嘴裡百轉千回,好不過癮!

    嘿嘿,有人應該懷疑了,這滷製的食物,明朝就有人?

    當然不是...關於滷法的歷史源流,可追朔到兩千多年前,應該從“滷”與“鹽”的關係說起。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裡說:“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滷”。

    及後到了秦朝,蜀郡太守李冰率萬餘民工修建都江堰,一不小心在廣都發現了井鹽,那可不得了,從此四川人民進入了用鹽來製作滷水的年代。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齊民要術》這本世界聞名的綜合性農學著作中,記載了一種“綠肉法”,便是一種滷肉的烹飪方法。

    到了唐朝,中國滷味也隨著唐代的經濟與文化一起,發展到了新的高峰,這與當時唐朝盛行的酒文化息息相關。唐朝的酒肆就跟我們現在小區樓下的小賣部一樣多,從繁華的長安街頭到鄉村小路邊,各類大小酒館星羅棋佈,生活富裕的唐朝人平時就愛上酒館吟詩作對喝兩口,光有酒還不行,還得有下酒的配菜,於是滷菜便藉此慢慢滲透到了唐朝人民的飲食文化裡。

    明朝時期,隨著《飲膳正要》和《本草綱目》的問世,王孫貴族和朝野人士開始注重食療與養生,越來越關注食物所能帶來的營養價值,滷味的發展也到達了頂峰。

    也正是那時,人們改善了滷料的配方,在調味和養生之間取得了平衡。那時候的人們就發現,滷味中用來調味的花椒、八角、桂皮等調味料,就有除溼止痛、溫中散寒、祛風理氣、和胃調中、活血舒筋等諸多功效,既能防病,又能調味,所以這種將香料和中藥材加入滷水汁中的配方一直延續到現在,成為很多地方製作滷味的固定搭配。

    當然了,在碼頭上的滷味,基本上還是便宜的東西為主,豬頭肉,豬心,豬肺什麼的...但是即使這樣一塊豬頭肉也有十文錢。

    二子可能也認識這位工頭,所以對於工頭扔過去的豬頭肉捧起來就吃,那是吃得滿嘴流油。

    “唸書怎麼樣呀?”工頭看著大強問道。

    “還不錯,上一次模擬考,他是第三名。”大強有些自豪的回答工頭。

    “嗯...那還真不錯!”一邊說著,工頭一邊拿出了三兩銀子遞了過去道:“你的工錢,快點拿著去買書吧,記住好好的學習,特別是數學,這玩意要是學好了,可以直接來我這裡給我當賬房先生...!”

    “多謝工頭。”大強和二子感謝不已,隨後大強道:“那我也要請半天的假。”

    “去吧,去吧...!”工頭沒有阻止,而是微笑的點頭。

    不過,就在大強和二子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外面有人喊了一聲:“有人來拜碼頭了!”

    這一喊,大強和二子沒有離去,只是這工頭無語了一句:“什麼情況,咱們這裡還有人拜碼頭,這個人是不是想進大牢呀,別和他們廢話找巡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