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鈦金 作品

第四百六三章 登州城的繁榮!

    此時的明朝,因為並沒有禁海,所以呀,這碼頭文華十分的興起,和登州不一樣,比如天津,那裡就有各種各樣的幫會,在碼頭上爭地盤,搶生意。

    比較出名的是一個袍哥會的組織。

    名字的由來是《詩經》裡有兩句詩,叫做「”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由此而得名,意思是兄弟手足可以同富貴共赴險,有一件衣服可以一起穿。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袍哥們自己找的起源來歷,源於三國時期關羽被逼降曹,曹操賞賜很多金銀財寶,關羽盡數退回,只收了一件錦袍,並把舊袍罩在外面,問起原因,說到「”舊袍是大哥劉備所賜,再受了丞相的新袍,不敢忘我大哥的舊袍”。

    另外,袍哥這個組織,還有個名稱叫「”漢留”,這一名稱在講洪門歷史時,就有提到,含義就是保留漢人遺留下來的精神氣節。

    參加袍哥的人員成分非常複雜,分為「”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

    所謂清水袍哥就是有正當職業的,有的人和政府和軍隊有關係,而且比較遵守法紀的;渾水呢,是說沒有正當的職業,參加袍哥只為了謀口飯吃,經常打家劫舍,幹盡各種壞事。參加袍哥規矩很多,也有限定,不是說人人都可以參加。比如說修腳的不能進入袍哥,還有理髮匠也不能進入袍哥。

    袍哥的聚點,最初跟洪門,天地會一樣也叫「”山頭”、「”香堂”,隨著幫會在長江流域名氣變大,而且參與袍哥的碼頭工人變多,後來改為「”碼頭”,碼頭要分五個堂口:「”仁、義、禮、智、信”。

    五個堂口是五類性質的人參加:仁字旗是舊社會有面子、有地位的人物,義字旗是有錢的紳士商家,禮字旗是小手工業者。

    至於智、信兩堂的人,都是舊社會中「”最低級”的人。

    內部分成八等,或者叫排,從大爺、二爺、三爺,到老五、老六、老八、老九、老么。沒有第四和第七,因為他們認為四和七不吉利。

    大爺就叫龍頭大爺,又叫舵把子,主管一切。二爺是軍師,有的不設二爺,為了敬重關二爺。三爺負責錢糧和接待。

    五爺又分為黑旗五爺和紅旗五爺,黑旗五爺負責內務,紅旗五爺負責外交。五排以下,還有六排的「”巡風六爺”,在辦會期間或開設「”香堂”時,專司放哨巡風,偵查官府動靜,負通風報信的。

    八排九排的人,平時在碼頭跑腿辦雜事,一到開設香堂的會期,他們最為忙碌,聽從當家三爺的支配。

    十排又稱「”老么”,老么還要分「”大老么”、「”小老么”(大爺、三爺的兒子,又稱「”鳳尾老么”)從一排起到十排止,總稱為「”一條龍”。在成都,碼頭也稱稱「”公”和「”社”,今天成都的茶館還有這樣的稱呼。袍哥到了別的「”公”和「”社”,也叫「”拜碼頭”。

    同時還要對得上袍哥的黑話和擺茶碗的暗語...剛剛這個拜碼頭的應該就是從那裡傳過來的。

    在天津...需首先提防三種人,分別為官吏衙役,**,青皮混混,這三種人有勢力,有後臺,心狠手辣,不能得罪。

    當然,大多數混混兒還是比較講面兒的,別看他們欺負人,但兔子不吃窩邊草,家門口子、四鄰五舍,從不騷擾。要找茬走遠點,去別的地界兒碰瓷找茬去,若是鄰居有點危難事,他們興許還幫一幫。

    有身份有勢力的不能得罪,可偏偏有三種最底層的小人物,你還是不能得罪,惹了他們,算是倒大黴了。

    第一種便是“花子”,也就是乞丐。不要小看這乞丐,那個年代的乞丐可跟現在不一樣,拉幫結派組成“鍋伙”,有“團頭”(花子頭)統一管理,跟武俠中的丐幫沒什麼區別。

    若是外來乞丐不懂規矩,不懂得拜碼頭,就只有死路一條,活活打死丟入海河中,連個全屍都留不下。

    乞丐組織由一名總團頭,下面掌管各地各個地界的小團頭,小團頭下面還有小小團頭,每個小小團頭手底下有一百多號乞丐。這乞丐又分“文丐”和“武丐”,“文丐”全部身穿長衫,跟病秧子差不多,到商戶門口,不喊不叫,倚在門框上又是咳嗽又是哎幼,給人一副上氣不接下氣,馬上就要斷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