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血凌傷 作品

第七章 李氏私塾

    把凌雲帶到地方,讓他跟其他人先互相熟悉一下,就出了門。

    他剛進門時,其他人還都規矩的坐著,可是當李川剛踏出門口,立馬騷動了起來。

    見來了新同窗,都紛紛圍著凌雲擠了上來。

    “我叫羅虎,來自羅村,今年五歲。”

    “我是趙龍,廣平村人士,今年六歲。”

    ...

    就這樣,可能大家都是同村亦或是鄰村人,也還是小孩。

    不一會時間,凌雲活絡的跟他們相互交流了名字,知道了他們的來歷。

    等到辰時,李川再次進來,先是幫我們整束衣冠。

    緊接著把我們領到西邊一個小屋子,房門打開,正中間赫然擺著至聖先師孔夫子的石像。

    李川讓我們一個個給孔夫子雙膝跪地叩頭,一次性扣九個,方能起來。

    禮記雲:禮儀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正所謂先正衣冠,後明事理。這是希望我們從此知興替、明得失。

    其實凌雲有點奇怪,拜了孔先師,後面竟沒有在拜李川,按理說,拜行師禮不應有失的。

    只是拜完孔先師後,李川就把我們帶回了學堂,讓我們正襟危坐,隨後拿來紅筆,在我們每個人的額頭正中點上紅痣。

    這正是所謂的“硃砂開智”,又稱之為“開天眼”。

    意為開啟智慧,從此眼明心亮,同時也寓意著小孩從此眼明心明,好讀書。

    接下來李川拿出準備好的鼓子和木棍,向鼓子敲了三下。而後就讓我們拿著木棍,在鼓子上敲,越響越好。

    李川敲明鼓三聲以示啟蒙,告別矇昧,堅定向學之心。

    其目的在於讓孩子目明耳聰,茅塞頓開,學有所成。

    這正是所謂的“擊鼓明志”,寓意是表明自己的志向。

    擊鼓的聲音越響,聲音傳得越遠,說明志向就越遠大。

    最後是開筆,每個人在座位上準備好紙墨筆硯,李川在前方木板上寫了一個人字,隨後讓我們照著寫。

    下方的人聽到指令,紛紛打開紙墨筆硯,凌雲也不例外。

    凌雲研墨,看著上方的人字,發現其和現代並沒有區別。

    所以研好墨的他就直接在黃紙上寫了個人字,只是字體顯得有些扭扭捏捏,真像個初學者的孩童。

    這也不能怪凌雲,卻是不太習慣毛筆字的寫法,總感覺怎麼握筆怎麼不順暢。

    上方先生瀏覽一遍,發現下方的凌雲寫得歪歪扭扭,但至少寫了出來,也成其型。

    而反觀其他人,不僅寫得不成樣子,只是也不生氣,只是溫和的說道。

    “人字,汝入堂學第一字,先見識之,則書且著。”

    最後做完所有步驟,先生給我們講解,方才這一系列的過程叫做開筆禮。

    開筆禮共分為分為:正衣冠,拜孔子,硃砂啟智,擊鼓明志和啟蒙開筆。

    開筆禮,俗稱“破蒙”,是古代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形式。

    學童通常會在開學的第一天早早起床來到學堂,由啟蒙老師講授人生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

    並教讀書、寫字,然後參拜孔子像,方可入學讀書。

    忙完這些過程,已是正午時辰,先生便讓我們回去吃過午飯罷,午時午時七刻到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