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校尉 作品

第905章 篳路藍縷 漫漫前事

    其實真正的功法運轉,遠不是這麼簡單。因為一身氣機法力,並非靜止不動;而是始終在運動之中,尋找那不依賴與實體的平衡。

    從結成金丹這一步驟,亦能看出差別。

    本土道術所謂結丹,那是真的圍繞一個丹種,添磚加瓦,反覆培煉,煉成一枚“金丹”;而九宗道術,玄種卻只是起到一個牽引的作用。其中最佳境界,是整個丹種徹底燃盡,一絲殘渣也不存,只留下那一絲空空蕩蕩的推動之力。

    其中差別,歸無咎早已知之。

    但是沒有想到,所謂真一、虛一之別,其實和破境近道境,有著莫大的關聯。

    破境近道過程,最關鍵的步驟是以天地靈氣洗練元嬰的過程,將原本法力自足的元嬰,煉化成一具感通內外、掌握天地風雲之力的真靈法身。

    而本土道術成就天玄上真的過程,亦可見到“真一”之理的運用。

    其行功步驟,便是老老實實的添磚加瓦之法,將外間天地之靈氣,緩緩納入元嬰之中,煉化之,同化之,最終達到強化己身的目的。原來的己身元嬰,是“真一”核心;後來添加的法力,是資糧,是輔佐。

    對照這模具添加材料,不外如此。

    正因為步驟穩定,所以很多預備工作便可提前立下。

    示現於功行之上,便是化神、步虛、離合三境界。

    而九宗道術卻不同。

    天地靈氣一旦納入身軀之中,其並不以元嬰之軀為核心,亦不能被修道者之靈智所操縱。其如脫韁野馬,勢也難制;無虛混亂,以此為最。若你定要以法力操縱之,則必然起到相反的效果;你用力愈大,用心愈足,這元嬰之內引入的天地靈氣便愈加混沌猛烈。

    而修煉之道,並非是“致虛極,守靜篤”,放任無為;而是恰恰相反,正要以心猿意馬,一身法力,強行去操縱掌控,以激發其達到相反的效用。

    其中微妙,像是一個更復雜了千百倍的結丹過程。

    似乎原來的元嬰之身,並不十分重要,起了一個結丹之時的“玄種”作用而已。

    待海量靈氣納入身軀,一齊將那無虛混沌激發到極限,那麼這種混亂便會巧妙的達成一種平衡。以元嬰之身為範式,構成的精密穩定的結構。而原來的元嬰之身經過一重煉化,亦可自然而來的褪去,成為一具高明的化身。

    如此靈韻,看不到人力雕琢之痕跡,幾乎是天地生靈,鑄成一身。九宗道術無愧於仙道巔峰,從這虛一妙理之中,可見一斑。

    所以本土天玄上真,動用法力,調用天地外力,除非自身功行已修煉到距離道境一步之遙的層次,否則必有窒澀;而九宗真君大能儼然此身便是天地靈氣之主宰,一動一靜,自然從容無礙。

    可惜,此法妙則妙矣,但是有一重關鍵差別,卻決定了九宗之法的破境,非太質之氣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