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29章 簡在帝心

    京杭大運河各段的樞紐裝卸節點,哪個不是百萬人口的大城?

    就說山東臨清,一個縣城,只因為在大運河穿黃河的樞紐上,有人口兩百萬。或許其中一百萬是老弱婦孺、配套家屬,可碼頭工人漕丁至少也有五六十萬。

    另外三大運河節點通州、淮安、揚州,也一個個不遑多讓,只是不像臨清那麼產業結構單一罷了。

    然而,朱由檢並不會放任程國祥的慢性子,他見這個老朽的戶部尚書毫無覺悟,直接把史可法的奏章丟到他面前:

    “別說什麼可不可能,安廬巡撫史可法的摺子都寫得清清楚楚,蘇松河道給廬州軍前運糧,過江銀耗費才九分銀子!你們戶部回去好好查查,如果屬實,能學則學!”

    程國祥一驚,連忙撿起來仔細看,心中暗暗有點懊悔自己最近的怠政。

    臨近年關,他確實不太想幹活,很多事情都交給下面隨便處置。皇帝任命他當戶部尚書以來,也不太重視他,最多的時候連續四五個月不召對,他也就麻痺大意了。

    誰能想到皇帝今天忽然就心血來潮,找他問得這麼細。

    程國祥只好免冠請罪,表示立刻去查清楚。

    ……

    程國祥這一查不要緊,立刻給了戶部一名副職的侍郎蔣德璟撈到了表現機會。

    那蔣德璟平時比養老尚書勤勉些,當晚得了消息,也不管自己並不當值,眼巴巴快馬加鞭趕到宮裡求見,幫皇帝解惑,還遞交了另一份留檔備案的地方上報文書。

    朱由檢看蔣德璟勤快,總算心情好了一些,溫言問道:“蔣卿所呈的這份文書,所言何事?”

    蔣德璟:“回陛下,這是蘇州知府張學曾上報的今年開支節要,原本是給戶部備案,強調蘇州府今年財政方面的建樹。

    其中便提到,蘇州府實施了新規管理漕運、還改良工法,讓漕運裝卸轉載花費大大降低,希望能推廣到南直隸各府。

    張學曾所述,比史可法奏摺詳細得多,臣仔細核驗,還請託工部按照所述之法實驗,發現確實可行。只是此奏來得倉促,臣也剛剛核驗完效果,故而未曾上報。”

    史可法的奏章,是給皇帝稟報軍情、順帶提了一嘴後勤的事兒,自然不可能在正文中說技術和管理細節,那樣讀者絕對會不耐煩的。

    張學曾上報的文書,卻不是給皇帝的,而是專門給有關主管部門,內容也就詳細得多。

    朱由檢聽了,立刻精神一振,對蔣德璟也高看了一眼,覺得這個侍郎似乎比老尚書還勤勉一些。

    他連忙結果張學曾的文書,仔細通讀。

    最後看到張學曾表功的“蘇松河道衙門沈林”這個名字時,忍不住問了一聲:

    “朕記得你們承運司的沈廷揚便是蘇州人吧?這又來一個姓沈的蘇州人,也是管水運糧草。二沈之間,莫非有些關聯?”

    蔣德璟對本部的同事還比較熟,立刻應聲回答:“回陛下,據臣所知,承運司沈廷揚有一子,似乎就叫沈林。不過拿沈林尚且年少,或許是今年才剛剛得以為朝廷效力。”

    朱由檢嘆了口氣:“你們再去好好核驗一下這個新法,如果確實能省下大筆銀子,這樣的少年英才就該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