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

面對王永吉的求助試探,鄭成功給出的第一優先級選項,當然是按照朱樹人來之前暗示的那樣,勸他們全軍南渡了。

張名振則暫時選擇閉口不言——王永吉是總督,是文官,鄭成功理論上也是文官,文官之間的討論,還是讓鄭成功應付比較好。張名振只負責到時候勸說吳三桂、李輔明這些武將。

鄭成功便大包大攬地說:“王總督所言甚是,如今山海關腹背受敵,如若繼續泥古不化,遇敵則戰,怕是白白損失我大明健兒,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

下官北上之前,也曾得國姓爺點撥,預想過各種情況,國姓爺曾交代,若事有不諧,可協助王總督暫撤山海關之兵,先往登來暫駐,跳出火坑,從長計議。任由闖賊與多爾袞二虎競食,待其兩敗俱傷,我軍再徐圖後計。”

鄭成功拋出條件後,王永吉內心其實已經有些心動了。

歷史上,山海關文武當中,王永吉也是傾向於率軍逃命的,是吳三桂堅定要留在山海關,捨不得遼西將門的根據地,最後王永吉才單獨出走,沒人掣肘吳三桂了。

這種態度,其實也很正常。因為遼西將門盤根錯節數代,這兒的地盤經營得很好,那都是他們自己的家產。

吳家,祖家,李家,這些大家族最早從李成梁時代就開始經營遼地了,宗族勢力盤根錯節,地皮田土也都是他們的。

如果放棄了這片土地,到了南方他們還能剩下什麼?

文官們則不同,那都是流官,幾年一任,王永吉是兩年前邱民仰殉國後才調來的。

到遼西之前,他的官場履歷最北端,也只是到北京做京官。所以王永吉當然對遼地毫無感情可言,有機會名正言順跑怎會不跑?

另外,其實深究一下,也不難發現,這些文官們的籍貫,對於他們在國破家亡時的抉擇,也都是有巨大影響的——

總督王永吉和巡撫黎玉田,歷史上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一個先南逃,另一個直接就地做漢奸。

不就是因為王永吉是揚州高郵人,他發現北方徹底崩塌後,還能選擇南逃回老家。要等揚州老家也被韃子佔了,他才當漢奸。

而黎玉田是陝西人,他老家早就是闖賊的地盤了,北京一破,他想回老家都不可能,那就就地投了唄。

這樣的例子,歷史上數不勝數。

就拿宋朝的澶淵之盟來說,後人都說寇準有骨氣,誓死勸皇帝抵抗,還讓宋真宗御駕親征到澶州。而說另兩位宰相王欽若、陳堯叟是軟骨頭漢奸賣國賊。

但如果看一看各人的籍貫,王欽若是江西新餘人,那他在聽說宋真宗有南逃遷都的想法時,當然會力勸宋真宗遷都到南京。而陳堯叟是四川閬中人,他也當然傾向於勸宋真宗學李隆基、遷都到成都。

而寇準是山西人,要是宋真宗真放棄了北方,他老家就徹底成為淪陷區了,他當然有更多的動機去抵抗——不是說寇準沒有大義為國的部分,但必須承認,一個人的家族利益、故鄉利益,也是會影響決策的。

澶淵之盟簽訂後,寇準被王欽若反擊,說“他為了家族和地方利益,拿皇帝的安全冒險”,宋真宗仔細回想一下還真覺得後怕,就聽從了王欽若的諫言,把寇準罷相外放,說明皇帝也是能想明白其中邏輯的。

這是個複雜的世界,所有人的決策,都是受到多方面利弊權衡影響的。

……

王永吉輕易就被說服後,壓力便來到了黎玉田和吳三桂那兒。

吳三桂雖然也受過朱樹人恩惠,但他是最捨不得遼地基業的。此時此刻,他不得不親自做這個惡人,強調守土有責的重要性。

“鄭賢弟,你這番話,怕是有違忠義吧!我們雖然腹背受敵,但只要能嘗試擠兌住韃子,讓他們相信我大明肯跟他們互不相犯、聯手對付闖賊,韃子也未必就敢同時跟我大明和闖賊開戰!

多爾袞也不傻,能多拉一個盟友他為什麼不拉?吳某雖後援斷絕,但本部精兵兩三萬眾、並可募民壯數萬、友軍萬餘,戰力還是可以的,多爾袞不會非要把這支數萬人的精銳逼到敵對一側的!

他是可以期待我斷糧自潰,但真到了那一天,他就不怕我投闖?為今之計,我們只要死守山海關,就還有談條件的機會,可以讓多爾袞價高者得!”

鄭成功聽了這話,不由有些哂笑,不過他是文官,不想跟武將鬥嘴,於是張名振就恰到好處地接過話茬:

“吳將軍,話不能這麼說,那多爾袞要是一直不答應你的條件呢?難道你還真能價高者得、投闖不成?那你可就是大明罪人、背叛君父、置大仇於不顧了!”

吳三桂臉色有些羞赧,強辯道:“吳某當然不會投闖!這不只是以此要挾,讓多爾袞覺得有這種可能、從而出高價麼?”

張名振也不客氣,應聲反唇相譏:“既然你都知道自己不可能投闖,多爾袞會想不到這一點?他知道吳將軍你是個要臉的人,他就能不要臉地逼著你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