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二百二十六節 販賣私鹽

    為了向荷蘭人和英國人出口,殖民和貿易部必須在大陸上建立起一個商業網絡,運轉這個商業網絡又佔用了大量的資金。僅僅在雷州一地,在高峰的時候佔用的流動資金就高達三十萬兩。而且隨著文同在雷州不斷拓展甘蔗種植面積,擴大蔗糖產能,雷州糖業對資金的佔用額度和時間正在不斷上升。這進一步加劇了資金的缺口。

    如果說對歐洲商人目前元老院是出超的話,那麼元老院對大明,則完全處於入超的狀態。

    毫無疑問,目前臨高向廣東出口的商品,除了一小部分是來自東南亞的轉口貨之外,其餘都是自己製造的工業品,而從大明進口的貨物,幾乎全是工業原料和農產品――初級產品。單從雙方的交易商品的種類和利潤來看,臨高-廣東的貿易簡直是典型的“後殖民主義貿易體系”,剪刀差大得驚人。

    問題是,臨高正在建設的工業體系和新社會體系,對初級產品的胃口實在太大,大到完全吞噬了剪刀差帶來的鉅額利潤。

    臨高的工業產能相對還比較小,自身需求過大。拿不出足夠的產能來生產出口廉價消費品,而大明的市場需求又很畸形,總體需求偏小。這都限制了對大明出口的進一步拓展。總得來說,廣州站的營收增長已經變得後續乏力了。

    “要再擴大進出口的規模嗎?”郭逸表示擔心,“現在差不多已經到了極限,如果不能在廣州直接設廠生產,恐怕很難再有大得拓展空間了。”

    不在當地設廠,就意味著商品和生產原料依然要千里迢迢的雙向運輸,也就無法進一步的降低生產成本。

    “當然,當然。輕工業企業的擴散到廣東來這件事是肯定要辦得,但不是現在。”司凱德點頭,“你也知道,現在各部門都是24小時輪班工作,就這樣下達的生產任務還排不過來,要再額外製造機器設備是辦不到的。”

    “那還有什麼增長點呢?”郭逸問道。無煙工業這塊利潤豐厚:紫明樓的利潤率是所有元老院直轄企業中最高的,但是這種企業沒法遍地開花――消費群體是固定的。

    “食鹽。”

    郭逸有些不以為然。誠然,食鹽是元老院最初的主要資金來源,當初,正是通過奪取馬嫋的鹽場,打開了大宗商品出口的渠道,獲得了穩定的經濟收入。到現在,臨高的食鹽出口還是財政總監部的一塊主要收入。

    由於食鹽貿易是歸專賣局管理,和臨高打交道的鹽商也是直接去臨高交易的。廣州站只是代辦一些零星業務,所以他對整個食鹽貿易所知甚少。

    就目前來說,臨高銷售的食鹽全系私鹽,利潤是相當可觀的。但是苦於銷售渠道不廣。目前除了海南之外只侷限於廣東本省進行銷售。也有一部分流入廣西境內。不巧的是海南海北兩地由於自然條件適合,曬鹽場非常多,私鹽的競爭也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