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二百二十六節 販賣私鹽

    第二次反圍剿勝利之後,海軍乘勝實際控制了瓊州海峽,將雷州半島等海峽沿岸地區納入了勢力範圍,實質上控制了海南海北兩個廣東的主要產鹽區。這樣一來,控制廣東的食鹽產銷就成為可能。

    從幾個月前開始,殖民和貿易部將食鹽的銷售作為增加出口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在經過一番調查之後,決定向廣西和福建大規模的出口。這兩個地方都是缺鹽省份,私鹽販運原本就很猖獗。打入這二個市場很容易獲取高額利潤。

    “我們的食鹽質量比其他地方好太多了。”司凱德說道,“食鹽的利潤很高的。而且現在我們擁有的鹽場可不止馬嫋一個了。”

    按照財政總監部的測算,一旦渠道打開,利用現有的鹽場設施,即可保證每年三十萬兩的收入。如果進一步改進各個鹽場,增加人工和設備,開發新得鹽場,食鹽上年收入百萬兩也不是夢想。

    舊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天津久大精鹽廠,以五萬元銀元為股本,二千畝鹽田作為生產設施,採用現代製鹽法,日產精鹽5噸,每年獲利達到五六十多萬元,當初的五萬元資本,每年能發1萬到1萬5的股息。利潤十分可觀。

    設在馬嫋的製鹽廠的生產水平和技術,較之於1911年的久大精鹽廠還要先進一些。生產出來的食鹽和蘇打質量很高。

    殖民和貿易部的意見是,在廣州設立食鹽銷售中心,將海南島和雷州的鹽運到這裡來銷售。通過廣州的口岸優勢擴散到整個廣東和福建。

    受限於馬嫋製鹽廠的生產規模,不可能對所有控制下的鹽場出品的海鹽進行精製再加工,但是這樣也可以拉開產品的距離。

    “你知道的財政部下的所謂專賣局,不過是個空架子,只有一個元老負責而已。具體在廣州的銷售還是由廣州站來負責執行。”

    郭逸說道:“不過設在廣州的話,這麼公然批發私鹽恐怕有點太過了。再說食鹽要很大的倉庫――瞞不了人的。”

    “可以設在香港島上或者更近一些的島嶼上。官府管不著也不敢管。你這裡只管收錢開票。私鹽販子拿著票到香港提貨――直接裝船運走,我們還可以代辦物流……”

    “官府和其他私鹽販子怎麼辦?他們恐怕不會就這麼心甘情願的離場吧。”

    司凱德胸有成竹:“私鹽販子沒有問題,他們是我們的客戶和分銷渠道,不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只要控制了鹽場,由不得他們不聽話――不然切斷了貨源他還販屁個私鹽。要是遇到不聽話的刺頭,直接咔嚓了就完事。”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