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八十七節 人口分配

    十四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照例不進行分配,他們統一由教育部門接受充當學生。

    這一分配體系大家是沒有意見的。問題在於,可供分配的人口中九成五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如果按照完全按照職業和技能分配,那麼這些人口就全歸農業口了一這顯然是行不通的。因而其中有相當部分的人會分到各行業去充當“學徒”。臨高目前日漸膨脹起來的第二、第三產業的產業工人隊伍就是這麼來得。各部門對移民人口的爭奪也集中在這一領域。

    就目前而言勞動力的分配是傾向於工業領域的工業口占去了發動機前的大多數輸入的契約奴,特別是在冶金、礦山、建築、裝備製造所佔比例尤其大;其次才是第一和第三產業。

    不過,這次在政務院和企劃院聯合舉行的國務會議上,已經提出了“確立糧食安全”的方針。爭取提高臨高政權的糧食自給比例。目前臨高政權直轄下的人口已經將近一百萬大規模依靠進口糧食不但對財政負擔大,而且對海運運力的佔據也很大的。

    楊雲估計著,吳南海的提出的三個農業縣要分配十萬人口的方案就是藉著這個東風來得。

    不過楊雲心想,企劃院的想法可比這些部門的領導人要複雜的多。

    在這份企劃院的給出“指導比例”和“基本原則”。楊雲已經初步擬定了一個人口分配方案。

    濟州島,預計安置5萬契約奴。這樣就形成了對當地朝鮮族人口五比四的均勢。再配合從濟州島大量招募朝鮮治安軍和後續移民的引入,大約在一代人之後就可以完成語言上的同化。確保濟州島成為元老院的“牛馬羊和柑橘之島………”

    這5萬名契約奴主要作為農業移民進行安置,在當地充作農委會直轄農莊、牧場的農牧業工人。

    在糧食供應上,登陸之前,濟州島本身粗放的農業大約可以勉強養活4萬人,在引種土豆之後,糧食產量就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以至於在1632年就可以大批外運供應山東等地,可見其農業生產潛力不小在引入大量移民和進行農田基本建設之後,濟州島農業不但自給自足不會有問題,還能夠輸出相當份額的農牧業產品。

    臺灣台南地區:目前就地安置的難民有1萬人,計劃再安置2.5萬。這2.5萬中的主體是霸王行動中從福建沿海擄來得福建百姓,再加上一部分山東難民。

    以福建移民為主體,顯然不符合元老院的“打破封閉地域性”的要求,但是臺南目前的水土改造尚且完成,北方移民水土不服,死亡率很高,福建移民對臺南地區的適應程度相對較好,存活率要高些。這樣加王先期登陸的開發的農墾臺南聯隊,整個高雄一臺南地區安置的移民人口為4萬人。另有可以吞併的先期由鄭芝龍等海主組織移入的4萬多人口。

    臺南地區從1631年秋天開始就著手開始開荒,加上後來不顧死活投入大量奴隸進行土地開發,截止1631月魏八尺已經完成了他計劃中的開荒10萬畝。這些農田雖然是“生地,”產量有限,但是臺南水熱條件好,水稻、甘薯、豆子輪種,至少能收穫有七八千噸穀物,二萬噸甘薯,幾千噸豆子。即使再加上需要當地供養的還存活著的大約五六千名奴隸,最不濟自給自足是幫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