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二百三十三節 不在點子上

    “張先生,我們剛才也說到了,銅鐵錫之中,錫是最易熔的又不易鏽蝕。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把錫燒熔後,鍍到鐵的表面,這樣鐵就不會與水氣接觸而生鏽了。我澳宋已經有了這樣的鐵製品,先製造這麼厚的鐵板或者鐵絲――”說著,劉三用手指一夾,比了一個比篾片厚不了多少的縫隙給張岱看,接著說道,“然後浸在熔融的錫水中,讓它表面上鍍一層錫,再把鍍層颳得厚薄均勻,就成了極好用的馬口鐵了。”

    “為何叫馬口鐵?”張岱冷不丁地一問,憋得劉三無比難受——你怎麼不按劇本走啊!

    “嗯――這鐵我們先賣給了澳門的葡萄牙人,他們轉手賣給了其他西夷,葡萄牙人把澳門讀做‘馬口’,其他西夷便把這種鐵稱為了‘馬口鐵’。”另外一個時空的“馬口鐵”得名確實是這麼個途徑,只不過方向是反過來的。劉三借用了這個說法糊弄了張岱一頓。

    張岱一想,這廣東產的鐵,在其他地方也叫廣鐵、南鐵,似乎澳宋這種新的鐵製品叫“馬口鐵”亦無不可,只是“惟名與器不假於人”,這髡賊果然粗鄙無文,竟然讓一幫番夷倒逼過來給他們自己的產品定了名。

    “用這種馬口鐵做的鐵桶、鐵絲之類的民生日用的產品,平日使用並無不妥,但若是要蒐集這些東西回爐重鑄成武器,則必然要被熔成鐵錫合金,而鐵錫合金則物性生脆,並不適合做武器。若是歷代早有此等見識,只管放開了賣馬口鐵到北方去又如何?以只能日用的馬口鐵換來內地急需的牛羊馬等大畜,不管是用來耕地還是用來吃肉,於民生來看,怎麼看都是賺的。”

    這個法子對張岱來說的確有些出乎意料,確實是個新奇的做法,不過在他看來這是典型的“見小忘大”。

    “這髡賊果然只會見執於微末之事!”他暗暗道。

    蒙古之所以為患,與鐵器流入能有多大關係?張岱深知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無不在人力物力上百倍於四方蠻夷,若是國朝富強,民生寬裕,四方蠻夷小打小鬧,根本不足為患。

    一旦朝政昏暗,奸孽當道,武備廢弛,蠻夷便會趁亂髮作,有鐵無鐵,實在不足為憑。說到底,要對付四方蠻夷的侵害,一要朝廷有威,懾服四夷;二要有德,用文明教化戎狄。

    什麼賣馬口鐵換牛羊馬匹,簡直就是本末倒置。蠻夷用骨箭石刀便不能打仗麼?我泱泱上國,還缺幾頭牛馬不成?

    這位劉大夫的“高論”看似高明,其實根本沒說到要害上。

    就這立論的水平,還想貶抑夫子之道,真正可笑至極。

    張岱思至此,心中鄙夷,嘴角不由得露出一絲和煦的微笑。

    劉三一時間弄不清他的態度,不過看樣子,張岱並沒有露出“恍然大悟”的模樣,也沒有顯示出備受打擊的情緒。依舊是不溫不火的充當著好聽眾的角色。

    他意識到,自己和劉市長、午木等人搞得預案對張岱沒起什麼作用,他有些失望:你縱然不是“倒頭便拜”,好歹也露出點驚訝激動的表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