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622章 前沿(三)

    天舟—3甲、天舟—3乙的重量差不多,都在256~260噸左右,可以在近地軌道上,飛行到月球軌道、月球表面,有效載荷一般在80~92噸左右。

    其中天舟—3甲,是貨物運輸飛船;天舟—3乙,則是客運貨運兩用飛船。

    在月球基地無法補給燃料的情況下,如果天舟—3要靠自己的燃料返回藍星近地軌道,那有效載荷將被再次壓縮,大概只能剩下45~53噸左右。

    之前發射的天舟—3甲,基本都不考慮返回,將有效載荷利用到極致;而天舟—3乙,由於要考慮返回藍星的近地軌道,通常只能帶30噸左右的貨物,加上一個17噸的駕駛艙。

    這個17噸的駕駛艙,一次最多可以搭乘5名宇航員。

    由於考慮到未來幾年的藍星月球人員流動壓力,中華航天局已經向航天科工下了一個新訂單,生產一批專門用於客運的天舟—3飛船。

    型號就是定為“天舟—3丙”,採用一個駕駛艙,兩個乘客艙的配置,一次可以最多可以搭乘24名宇航員。

    如果廣寒宮基地的燃料工廠順利投產,那天舟—3丙的客運能力,最大可以達到單程55人的運輸量。

    月球越發龐大的駐守人員,將吃下很多一部分的航天載荷,這就是黃修遠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現在駐月人員是30~50人,明年是200~240人。

    再以後呢?

    不解決宇航員長期在外太空生活的問題,黃修遠估計駐月人員的數量,其承受極限,應該在5000~6000人左右。

    月球雖然不算太大,但好歹是一顆星球,五六千人可幹什麼?哪怕是配備高度自動化的機器人輔助,也很難繼續擴張下去。

    因此,眼前的液壓艙,成為了當前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哪怕成本高達八百多萬華元一臺,黃修遠也打算投入量產。

    他和洪文信等人討論了一個多小時,到傍晚才離開該研究所,退出替身機器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