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LL 作品

第712章 火種計劃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便嘗試過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的沙漠中建造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旨在在密閉狀態下進行生態與環境研究,幫助人類瞭解地球是如何運作,並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態環境的條件。

    這個計劃最初是由一名橄欖球運動員發起,並且得到了包括洛克菲勒在內的多家財團的投資,耗資1.5億美元,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然而遺憾的是,最終的實驗結果並沒有像這個點子被提出來時的那樣轟動,進駐生物圈二號的實驗團隊在堅持了僅僅一年的時間之後,便宣告了計劃的失敗,不得不從生物圈二號中撤出。

    而實驗得出的唯一結論僅僅是,地球可能是唯一適合人類生活的家園。

    總的來說,這個計劃毫無疑問是失敗的,生物圈二號不但沒有形成一套能夠穩定獨立存在的生態系統,甚至在項目結束之後一度險些被改造成生態酒店。

    不過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個想法卻相當的具有開創性,並且由此而誕生的一些技術,也在很多其他領域中重新綻放了光彩。

    從系統佈置的任務來看,任務鏈的第三階段有九成以上的概率是在月球建立一個永久或半永久性質的聚居地,或者是科學考察站。雖然現在第一階段的載人登月都還沒有完成,但並不妨礙陸舟先為未來做準備。

    更何況,即便是第一階段的任務中,也有著諸如“在月球上種田”這類支線任務等著他。

    因此,在與華科院、航天局、科技部的專家進行過幾次細緻的交流之後,“火種”人造生物圈計劃便應運而生。

    相比起美國的生物圈二號,“火種”計劃的目標則更為明確,就是為太空殖民活動做鋪墊的。

    綜合氣候、環境等等一系列的因素,“火種”計劃生物圈a的選址被定在了準格爾盆地中央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通過一個半球形的建築結構,與外界完全隔絕。

    當然,考慮到現實因素,在實現手段上陸舟並沒有像亞利桑那州的生物圈二號那樣,過分拘泥於通過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來為“殖民者”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取而代之的是允許“有限的礦物、淡水、生物資源輸入”,以儘可能地降低資源輸入量為實驗目標,來執行這個計劃。

    關於這個項目,陸舟雖然制定了具體的執行計劃,但並沒有親自負責,而是選擇了和華科院、華國農業大學等幾家高校進行合作,並且從華國農業大學選擇了一名研究員作為主要負責人……

    在150團4營搭建的營地內住了一晚上,次日在見過了從金陵那邊趕來的研究員之後,陸舟簡單地交代了下現場的工作,緊接著便接到了華國農業大學那邊的電話,得知那位研究員已經抵達了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