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宗宗主 作品

第251章 剿煙

    雖說每運進一次,都要被宰一頓,而且越到禁菸的風口上,被宰的越多,但大多數英國鴉片販子,還是盼著清政府禁菸,因為一禁,就是商機。

    每次禁菸後,鴉片需求量激增,鴉片價格就水漲船高。像道光之前倆次禁菸,禁完後鴉片價格都高漲三四倍,先前虧多少錢,都能賺回來。

    而且更荒唐的是,由於禁菸期間,各地都要上繳鴉片,交不上就追責,好些官員禁菸沒本事,又要完成任務,只能吐血咬牙買來鴉片湊數,只求糊弄過去,著實讓鴉片販子們發了不少橫財。

    每次失敗的禁菸,都好似一面鏡子,折射的不止是幾個官員的問題,而是滿清王朝從政治到軍事,各種綜合毛病。

    被這些綜合毛病惹出來的鴉片問題,病也越演越烈。不但道光皇帝著急,好些有識之士也憂心忡忡。

    許多有識之士為此痛心疾首。清代思想家魏源說“鴉片流毒為中國三千年史未有之禍”,林則徐大聲疾呼:“此禍不除,十年之後,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

    他們的呼籲,當然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大量鴉片的輸入,不但給民眾在肉體和精神上帶來巨大的損害,還使得中國數以千萬計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到國外。

    近些年給鴉片戰爭洗地的主流理論之一,就是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為正常貿易,因為當時沒有禁止鴉片的法律。

    實際上,清朝從雍正時就開始禁菸了。1729年,雍正頒佈《興販鴉片及開設煙館之條例》如下:“興販鴉片煙照收買違禁物例,枷號一個月,發邊衛充軍。若私開鴉片煙館,引誘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眾律擬監候,為從杖一百,流三千里。船戶,地保,鄰右人等俱杖一百,徒二年。如兵役人等藉端需索,計贓照枉法律治罪。失察之訊口地方文武各官,及不行監察之海關監督,均交部嚴加議處。”

    可以說,世界上第一個禁毒條例是雍正頒發的。

    其實清代朝廷對禁菸的爭吵,主要在刑法程度上,隨著鴉片氾濫,一些類似今天“小偷判死刑”這類思想開始流傳。不過古代官員也不都是二貨,有些人也通法理,知道濫用重典往往得不償失,就壓制下來。

    當然,禁菸的事情,算是一說再說,可惜滿清腐敗情況大家也知道……所以走私氾濫……順便,禁菸更有利於腐敗官員從中獲利,所以腐敗官員更支持禁菸……

    鴉片給當時清朝造成的問題是錢的問題,對於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來說,產出這是勉強夠用的。

    地主家都沒有餘糧,整個社會更是掙扎在生存邊緣——如果僅僅從封閉農業社會角度來看,滿清的統治相當給力了。

    而這樣一個農業社會,順差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就當種地賣糧,必然是出超啊。

    而鴉片流入後,順差變成了逆差,每年數千萬兩白銀留出——中國不是白銀生產國,一直是對外貿易支撐國內白銀流通。

    最後結果是: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到了如今的清中期,吸食鴉片之風已經從少數地區發展成為當下社會普遍的一種不良習尚。

    自從康熙二十五年廢除海禁以後,胎灣和閩粵地區最先學會了南洋鴉片吸食法。

    雍正七年,福建巡撫親自審判了一樁鴉片案,那時還弄不清鴉片究竟是藥材還是害人之物。當時漳州知府李國治破獲了走私鴉片的案子,判處走私犯陳遠充軍罪。

    福建巡撫劉世明覆查這個案子的時候,陳遠詭辯說鴉片為藥材,後經藥商鑑定,認為陳遠走私的鴉片是藥材,結果漳州知府李國治反而被判故意陷害罪,還遭到了雍正皇帝的斥責。

    從藥商、巡撫到皇帝都對鴉片的危害無辨別能力,這就為日後的泛濫埋下了禍根。

    到乾隆嘉慶年間,京師一帶開始有販賣鴉片的人了。

    歷史上嘉慶辛酉年也就是嘉慶六年,這時候乾隆帝去世三年,也是嘉慶皇帝坐實皇位的第三年。

    國外方面,一度瘋狂侵略中國的英國在這一年完成了合併,正式成為了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而國內,清政府在執政方面沒有什麼重大的舉措,只是重申了對於禁止採礦的政策,因為在乾隆年間,就命令禁止了民間採礦,就還怕有偷挖的弊端。

    滿清政府方面擔心,一旦官方決定開挖金礦,金礦一代的的遊民等沒有戶籍的百姓很容易因此聚集在一起,形成勢力,很難驅趕,對邊疆的危險很大,於是嘉慶重申了命令禁止開採金礦,不允許再被發現有私自偷挖的行為發生。

    嘉慶乙亥年是公元1815年,這一年嘉慶皇帝執政下的清政府在為政舉措方面有了一些較大的動作,其中最大的舉措應該就是清政府頒佈了鴉片禁令。

    另嘉慶十五年三月,在京師廣寧門曾經抓獲一名帶有六盒鴉片的煙販子。鴉片開始被販賣與一個國家的心臟地帶,可見當時全國走私販賣毒品的情況了。

    但好在如今一切都還來得及,黎漢明就是要用近二十餘萬大軍之威,來一場強勢的銷煙行動,以此來告誡煙販,禁菸,我們是認真的。

    從發現鴉片氾濫之初,黎漢明就已經下定決心要禁菸了。

    為了乾淨徹底的消滅鴉片走私販,黎漢明早就讓軍情局在廣州探查了,到了如今,不說全部,但至少大部分煙販,在黎漢明結合歷史記載和軍情局的努力下,皆已經成為了甕中之鱉了。

    “duang~duang~duang~”

    “百姓各自歸家,切勿亂跑!”

    “各自歸家,切勿亂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