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楊廷 作品

第139章、甘州兵變

  甘肅巡撫許銘皺了皺眉,對另外幾人說道:“你們先下去。”

  等堂中只剩了自己和李隆及他的親兵之後,許銘才淡然說道:“今歲豐收,此時米賤,有何問題?”

  李隆沉著臉盯著他:“月糧一石,折銀該有七錢,撫臺大人卻只發三錢三,本將倒想請問撫臺,你覺得沒問題?”

  許銘並不畏懼地看著他:“據本撫所知,甘州舊糧不少,陝西新糧已至。米價已減半,折銀自當減半。三錢三,也足買一石米。”

  李隆怒目圓睜,盯了他一會之後才說道:“甘肅張掖五衛、肅州衛、西寧衛、金州衛,如此多將卒蜂擁而至,糧價便漲。買不足糧,如何能果腹?不能果腹,將士們如何守好西北。撫臺大人,出了變故,你能擔著?”

  許銘瞥了他一眼,悠然坐到案桌後:“本撫已按冊撥發買足一月糧米之銀,如今李總兵手上銀錢足夠,甘州糧食足夠。若還出了變故,李總兵能擔著?”

  李隆臉色陰沉不定地看著他。

  許銘又悠悠拱手朝另一邊:“便是到制臺大人面前,李總兵也講不贏這個理。改元在即,錢寧、江彬已授首,本撫奉勸李總兵還是以邊事為重。多少餉銀能買足糧米,本撫知道,李總兵也知道。”

  他的語氣就是這麼不鹹不淡,李隆雖是甘州邊鎮的最高軍事將領,但許銘職權包含修築城池、管理錢糧、訓練兵士、鑄造器具甲冑、羈縻藩部、統轄貿易、監察所在地百官。

  “撫臺既執意如此,本將只好先去書制臺,再向董公公說明其事。”他微眯了雙眼看著許銘,“撫臺擅自折半給發餉銀,若將卒譁變,想將罪責盡數推給本將卻是不可能!撫臺好自為之!我們走!”

  他轉身揮手,幾個親兵也都仇視著看了一眼許銘,隨後才離開。

  許銘等他們離開後倒是露出恨色來:“不思報國,只知中飽私囊!”

  號稱四萬餘眾的甘州邊軍到底有多少人?

  糧餉是按足額去發放的。

  今年豐收糧價暴跌,他早已不知囤入多少。

  若還是按過去的糧價給銀,蜂擁購糧之下再漲一些價,軍戶也願意趁此機會多囤一些糧食,李隆自然會大賺一筆。

  眼下按市價折半給銀,那李隆就沒辦法漲價出售獲利了。

  雖然軍戶也無法趁此機會多囤些糧食,但無論如何也要把李隆吃空餉還囤糧剋扣軍士的路子給斷了!

  許銘就這麼不當一回事地繼續把人召回來處理公務。

  而李隆離開了巡撫衙門後,就直奔總鎮甘肅太監董文忠那邊。

  “董公公,先前陛下萬壽,公公等要採辦貢禮,我甘肅諸衛便奉上六千餘兩。如今月銀折半給發,董公公不向撫臺說一說將士之難?”

  在董文忠面前,李隆說得直白無比。

  董文忠心驚膽顫,帶著些討好之意勸道:“李總兵,今歲情勢不同。你那些米糧,便如此賣了吧!只要穩住甘州,將來再說,將來再說……”

  李隆盯著他:“公公在甘肅這麼長時間,也壓不住方來不久的許翔鳳?他清查諸衛,已經裁了我多少餉額了?現在還折半發銀,我甘州上下,如何能為國戍邊?”

  “他折半給銀、剋扣軍餉,我自會上奏。放心,放心,他呆不了多久……”

  “兩個月前,公公也是這麼說的。”李隆目露兇光,“年關將近,如今每日都要提防虜寇。將士不能飽腹,必會有變。公公當真不管嗎?”

  若是以往,董文忠當然會管了。

  但宮內消息傳來,董文忠現在害怕至極,伸手就拉住他:“李總兵,此時千萬不能亂!楊制臺素知邊事,許翔鳳折半給銀實屬苛待邊軍。既有此事,楊制臺也知曉甘州此時要穩,必會處置此事。你莫急呀!”

  李隆看到他這姿態,心中思索片刻就說道:“七日,我只等七日!若撫臺還不改口,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公公,必有變故!”

  說罷,他就這麼對著總鎮甘肅太監揚長而去。

  董文忠恨得牙癢癢,但卻又驚懼交加。

  這殺才按例本身就會剋扣一些餉銀,發到兵卒手上後,哪還有三錢三?

  冬日苦寒,哪家不會留點過年關的銀子?

  許銘那個清高迂腐的書呆子,只知道秉公辦事秉公辦事,三錢三就是不可能讓兵卒買到足額糧食,這都不懂嗎?

  李隆……董文忠現在後悔死了。

  但已經上了他的賊船,怎麼辦?

  陛下說萬壽節從簡,可他董文忠從甘州收的銀子,還是都遞上去打點了啊,要不然還能躲過傅倫自盡的那一次風波?

  也不可能從餉銀之外另掏出這一萬多兩銀子發到每個兵卒手中啊!

  董文忠還在急得沒辦法,李隆卻已經回到了總兵府,把幾個心腹都叫了過來。

  “兩廣大殺特殺,東南又有人造反。”李隆感覺自己算無遺策,“邊鎮必不能再變!許銘那狗才,必須借這個機會徹底把他趕走!”

  想著自己囤的糧食這次只怕要爛一半,李隆就咬牙切齒。

  “將軍,怎麼做?”

  “告訴底下的兵,這餉銀必須漲!三錢三,誰能吃飽?”這回他不打算說再低的價了,“發餉之前,都備足三日之糧。要是許銘那狗才不漲到七錢,那就鬧!誰要是帶頭回去,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