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楊廷 作品

第355章、皇帝小題大做?

  “自該查證!若有人禍,自該查辦!”楊慎看了看陸炳,“臣只是認為,錦衣衛專辦此案,會令地方百官驚駭。”

  費宏趕緊補充:“且讓都察院先查證一番再說。”

  陸炳不由得看向了皇帝,心情有點緊張。

  雖然只是一樁小事,但這件事反倒成為了一個縮影。

  哪怕乖巧如費宏,也不願因為這一樁小事,皇帝就親自插手撇開都察院讓錦衣衛去查,這會動搖國務殿和總理國務大臣的威信。

  朱厚熜閉上了雙眼,想了一陣才說道:“那就給你們三個月的時間。”

  “臣等領旨……”

  “賦稅國之根基,以往那些只扣在一些所謂刁民頭上的抗稅逃稅帽子,誰該戴著,朕一清二楚!按嘉靖六年重造的黃冊,實該收糧多少,朕也一清二楚。卿等說需要時間,朕還是一清二楚。從正德十六年開始,京城到地方,首官到胥吏,宗親勳臣鄉賢士紳,變化有多大,朕和朝野全都一清二楚!”

  四個一清二楚說出來,張孚敬只感覺千斤重擔在肩頭。

  他知道皇帝要說什麼話。

  “變化這麼大,不變的還是官紳勾結,想法設法偷逃賦役,換湯不換藥!”朱厚熜森然道,“朕把話說在前頭。邊鎮將士捐軀者眾,這才勝了北虜,讓腹地諸省能坐享安寧。北患未絕,如今正是各司其職、各盡其義的時候。若仍舊有那麼多人思想不端正,只享其利而不盡其義,朕就教他們下輩子怎麼做人!”

  ……

  離開御書房的三人心情沉重。

  哪怕過去最天真的楊慎,如今也不再是愣頭青。

  哪怕堪稱新法最強先鋒的張孚敬,如今也不容易跟上皇帝的腳步。

  一直走到了奉天門外,張孚敬才嘆了一口氣:“陛下深明人理大道,焉能不知這是苛求?聖人何其少,這是陛下所說矯枉必須過正之理了。大明太大,官紳太多,這個案子還是好好辦吧,再立一下規矩。用修,陛下今日之言,以我等三人都想穩了為最重。”

  楊慎輕哼一聲:“陛下自可苛求,然我為臣子,仍以穩妥用事為上。國務大臣領一部事,張國務與我,不正好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嗎?好好辦案容易,立規矩也容易。但大明如今官則逾十萬、士紳富戶百千萬,既要不怠惰又要民心穩,錯非時不時立立規矩、又能有利激勵其心,還能有什麼辦法?”

  費宏頭大:“你既明此理,今日為何那般……規諫陛下?”

  楊慎板著臉:“陛下一國之君,何以作小女兒態,為一後宮小事傷懷如此之久?如今聞聽蘇州奏報竟暴怒至此,足見心境不穩。此非國之幸事,更比蘇州之事重要,我豈能不直言規諫?”

  費宏只得小聲嘀咕:“說來奇怪,只知後宮之中皇后娘娘之外,陛下實則寵愛二妃和靜嬪更多,竟會因安嬪之事……”

  別看三個人在御書房裡之時凝重無比,其實人人都通透,現在費宏居然主動聊起關於皇帝的小八卦了。

  他們確實不能理解皇帝何必這樣,說穿了,放在尋常官紳人家就相當於一個小妾不幸罹難……要說皇子,皇帝又不是子嗣艱難。傷感一陣也就算了,但居然這麼久了還情緒不穩定,實在不像前些年的皇帝。

  養心殿內,朱厚熜在他們離開之後沉默了很久,黃錦和陸炳都不好開口。

  陸炳更是尷尬,他被叫過來,原來是皇帝有意讓他派人去查案,但又被楊慎他們勸了回去。

  現在皇帝沒開口,他也不好直接告退回錦衣衛。

  最後還是黃錦先開了口:“陛下,那朵顏三部進獻的美人,還在後院等候見駕。”

  “知道了。”朱厚熜總算抬起了頭,看見了陸炳之後問道,“你怎麼還在這?既然是都察院派人先查,你就回去吧。”

  “……是。”陸炳行禮告退走了兩步之後又停下腳步問,“陛下,那十月去看軍戰隊爭冠一事,臣已安排妥當。陛下說諸位娘娘都去,那這個朵顏部進獻的娘娘,臣是不是也安排一下乘輦護衛?”

  “安排吧。”

  朱厚熜漫不經心地說完,還是坐在那裡。

  因為蘇州府這件事被楊慎吐槽了一下自己情緒不穩定,朱厚熜是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