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楊廷 作品

第417章、大明天子盯上了朝鮮

  “鄙國正使金祺,田總司也見過。蒙皇帝陛下聖恩,準於九連城專開朝鮮邊市,金修撰攜功歸國,大約另有任用。這邊貿事,我所瞭解的,可修書回奏父王,父王自然會安排好主持之人,豈會誤了田總司差使?”

  李說完這些,再次表達態度:“天朝地大物博,這邊貿之利何其重,我豈能主持?那不是更引人注目嗎?田總司有所不知,我少年時也是激揚灑脫之人,如今謹慎不已,全因王儲之爭吶!”

  田汝成想起朝臣間這些天隱隱傳的東宮開府建衙之事,參策們大多面色凝重。圍繞大位的任何事情,確實敏感又可怕。

  “怪不得與殿下一見如故,原來殿下本來也是直率之人。”田汝成向他勸酒,“也罷。只是這入國子監進修之事,如今卻是文教部在管了。殿下又是外藩王子,禮交部不能置身事外。這樣,明日我先報予尚書大人,再聽他老人家怎麼說吧。”

  “多謝田總司!”

  田汝成第二天一早到了禮交部衙門,就去找劉龍。

  而後便得到回報,劉龍正與御書房伴讀學士李開先相談,要他稍候。

  田汝成這一候,就候了半個多時辰。

  不得不說,御書房伴讀學士還是令人豔羨。這李開先平日裡玩心更重,但一朝被點入御書房,哪怕之前只是正六品的戶部主事,劉龍也絲毫不能怠慢他。

  他還矮自己一科,想必在御書房中呆上三五年後,也是一飛沖天的人物吧,真不知道陛下看中了他哪一點。

  見到李開先出來,田汝成卻也不敢怠慢,站了起來行禮:“李伴讀。”

  “見過田總司。”李開先回了一禮,而後忽然開口,“有一事,正想拜託田總司。”

  田汝成頗為意外:“不敢,李伴讀請講。”

  李開先笑著說道:“陛下有意在京城辦一個棋聖盃,欲邀諸外藩國手過來一較高下。田總司到過交趾,又正教習朝鮮王子邊貿事。不知交趾、朝鮮,有沒有這等象棋、圍棋國手?”

  田汝成聽得愣了:“棋聖盃?”

  “正是。要鑄一金盃銘刻榮耀,賜予魁首,名列前三者更有賞格。”李開先認真說道,“大明自然不乏高人,但陛下之意,是要讓諸藩國也遣人來參賽。此後更要定期舉辦,所以這第一屆,便最好多些外藩高人來我大明。”

  “我在交趾時,倒也知道那裡有不少人也喜好棋藝。”田汝成不是很理解,“然偏遠小國,縱有二三人稍有心得,如何能與我大明國手爭鋒?”

  說完他就反應了過來,立刻繼續說:“既是陛下旨意,那我自然先去信交趾,也問問海安君。”

  從無到有的籌備過程,李開先自然是先採取邀請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由皇帝去旨各國國主,令他們遴選高人遠赴大明參賽。

  於是李開先說道:“有勞了。還請田總司放在心上,陛下此舉,非為宣威。前來參賽者,縱然不能名列前茅,但人人都能有陛下御書,以資勉勵。”

  田汝成瞪大了眼睛:來大明一趟,下下棋,就能有陛下手書相贈?

  這可是大明皇帝的墨寶,帶回他們那些蕞爾小國,那是足可傳家的寶貝!

  懷著許多疑問,見到了劉龍之後他還在暈乎:“大人,李伴讀所說的事到底……”

  “此事關乎國計!禮交部、文教部都配合著辦便是。”劉龍擔任一部之首久了,崔元也不再提醒他什麼了,官威也漸漸往上漲,“你過來是有何事稟報?”

  “哦,是朝鮮國主之子李……”

  田汝成轉述了一下李的請求,也說了說他提到的險境和他的態度。

  “大人,下官瞧著,這李確實想要就此留在大明。”田汝成試探了一下,“只是他以外藩國主之子的身份,想入國子監的話,就算陛下能恩准,還要問問朝鮮國主的意思吧?”

  劉龍沉吟片刻,隨後就開了口:“你回去告訴他,就說本官的意思,若不得其父首肯,倒顯得我天朝也強留他在大明、插手朝鮮王儲之爭一般。既然是他不想回去,就要他先去信,請他父親主動上表奏請。禮交部收到了奏請,這才能幫他辦這件事。”

  “……只怕他不敢。若如此,豈非顯得他想久留大明,結交外援?朝鮮國主若不喜,召他歸國,那他就大禍臨頭了。”

  劉龍笑了笑:“避禍也好,心存大志也好,他想要如願,豈能一點險都不願冒?總之,幫他一把是沒問題的,但他若不值得幫,沒那個能耐,陛下何須貽人話柄?他們在朝鮮縱然爭得你死我活,新主登位,陛下仍舊是看其恭順與否,再定奪冊封誥命之事,哪裡用得著提前算計什麼、扶持誰?”

  田汝成心想其實大概就是這回事吧?劉龍的話就表明了皇帝暫留李在大明的用意。

  只不過話也沒錯。雖然是有意看看這李能不能用,但也不能很明顯地偏倚他,搞得大明對上一個朝鮮還需要故意玩什麼陰謀。

  但若是朝鮮國主自己上表奏請,那則是他心裡另有一番考量。大明皇帝準了,那便是從其所請,恩典是給朝鮮國主的。

  在那之前,大明皇帝當然是不知情的了。

  田汝成得到了明確的信息,自然回去轉告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