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

    他知道這不是談事情的地方,便藉口如廁,讓公孫白鹿隨自己離開了喧囂的篝火,回到邑中,相對而坐,黑夫的言辭,也客氣了幾分。

    “還請公孫縣尉細談。”

    公孫白鹿道:“郡尉當知,家祖父的身份,是義渠君與宣太后之子,昭王仁厚,知太后不易,故滅亡義渠後,留了大父(祖父)、仲大父性命。”

    “大父恥於戎族身份,遂更改戶籍,自認為是夏子,穿夏服,說夏言,改氏公孫。”

    同樣是老媽跟野男人生了私生子,但秦昭王和秦始皇的應對的完全相反的。

    不過想想也是,宣太后是為國事而委身義渠君。靠了宣太后犧牲色相,籠絡住了義渠許多年,使得秦國能夠毫無後顧之憂,騰出手來增強國勢,並且在諸侯國間征戰不休,屢有斬獲,秦昭王是知道甚至默許此事的:“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趙姬卻純粹是為了自己的情慾,還妄圖與嫪毐謀反,所以秦始皇下手時絲毫不手軟。

    公孫白鹿又道:“但我那仲大父則不然,他就是要做戎人,繼續以義渠為氏,辮髮戎服,披髮左衽,帶著族人遷徙畜牧,食肉飲酪。”

    一個莖結出了兩個果,也代表了北地郡的兩種生活方式。

    黑夫瞭然,所以積累三代之後,公孫氏已混到了公大夫的爵位,公孫白鹿甚至當上了鄰縣縣尉,靠了他家的“宗室遠親”身份,比一般戎人更得官府信任。

    “家祖父逝世前,告誡餘父、叔父等,以秦人之俗,掘墓葬之,勿要效義渠、羌戎之俗,燔而揚其灰。並說,要想在北地立足,必立功、得爵、多得授田,而遊牧必亡!”

    黑夫都有點驚訝那位公孫老爺爺的見識了,追問之下,公孫白鹿說出了緣由。

    “大父曾為牧師苑監,他發現,一戶人家以畜產為命,需五到十頃林地、草場,遇到雨雪災異,可能還要遷徙才能求活。而五口之家,治田百畝,便能得溫飽。”

    “但關中移民日增,遍佈涇水、泥水,而北地郡土地有限。雖然每年遷入的不多,但長此以往,哪裡還有那麼多空地讓戎人放牧?”

    “汝大父所言不虛!”

    黑夫頷首,深表認同,這是一道簡單的經濟題,也是放在北地郡,乃至於“龍門-碣石”這條農牧分界線上,所有生民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養活同樣人口,畜牧需要的土地,比農耕,要大數十倍,甚至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