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979章 長平

    去疾提了個想法:“可將彼輩押回河東,安邑鹽場正缺人手……”

    “誰來押解?要多少人?”

    趙衍搖頭道:“我軍在上黨不過六萬,至少要一半人押送才能安心。若如此,長子還攻不攻?若再遲些,張耳父子恐怕要再度遁逃了。:”

    “且魯勾踐雖死,然太原李左車、河內司馬卯實力尚全,萬一彼輩合力攻上黨,救張耳,我軍反而要落於下風,轉勝為敗的責任,誰能擔?”

    “此外,被俘趙卒押去河東,見要西行,必然大躁,若因思鄉念家而暴亂,別說四萬人,就算四萬頭彘,滿山亂跑,也要抓許多天了,辛郡守就不怕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河東局勢,再度混亂?這責任,誰又能擔?”

    這的確是必須面對的難題,去疾有點明白當年武安君的抉擇有多困難了,但他依然堅持,殺不殺辦法:

    “長平殺俘四十萬,已使趙人三代人仍恨秦人,吾等並非關中秦人,而是來自楚地,來自南郡,來自漢中,而攝政也更易律令,欲以王者之師以天下,若還是取兵道霸道的方式,這結,便越打越死了!”

    二人意見相左,即便將這個問題拋給“羽翼營”的參謀們,他們的想法,也與去疾、趙衍二人無異。

    眾說紛紜之時,便是考驗一個統帥應急決策的時候了。

    韓信一拍案几,止住了眾人爭議。

    “本將倒是有個辦法。”

    他看向去疾:“既不傷天和,使趙與秦怨恨結得更深。”

    再望向趙衍:“又不必耗費糧食,帶來隱患,甚至能為我軍攻取上黨,甚至是太原、河內、邯鄲鋪路!”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間想不到什麼辦法,能達到這兩全其美的效果:“敢問將軍,是何策也?”

    “謹遵攝政之令,不再濫殺俘虜。”

    他說道:“但也不全部留下,只將伍長以上軍吏將尉挑出來,帶去河東為隸臣,至於其餘普通趙卒……”

    韓信笑道:“統統放走,讓他們帶著‘秦軍不再殺俘’的消息,回到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