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309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

    就是這道高達三百丈的巍峨大塬,成了讓綠林如鯁在喉的死結,將道路阻斷,形成了天塹。

    渠帥們急了:“此地乃是通往關中的必經之路,總有路罷!”

    王常目光看向北邊道:“有倒是有,在大塬以東,黃河邊上,開了一條小路,直通塬頂,名曰黃巷坂……”

    看其名字裡有一個“巷”字,就可以想象形勢,緊靠著黃河南側河岸,是突兀崛起的一條高崖,在旁邊就是南塬塬壁。這條路寬僅數丈,長卻有足足15裡!當地人稱之為暗道,意思是走在其中,不見天日,可見遮天險峻之狀。

    王常雖然兵力更多,但走到這裡後勤也難以為繼,頗有些頭疼,縱他有再大本領,也不能超越這鬼斧神工的限制,過去與新軍交戰,他從不關心對面是誰,反正過程、結果都差不多,望風披靡罷了,可現在卻憋屈地受阻於斯……

    “才過函谷,又遇‘函谷’!敵軍將帥是何許人也,眼光當真毒辣!諸君,勿要再將彼輩當新軍,吾等,遇到強敵了!”

    ……

    而在潼塬之上,不同於溝壑縱橫的河邊,上來後卻頗為平坦,廣袤達十餘里,別說幾千人,甚至都能蓋座關城了!

    “往後確實可以在此修一座關隘,以代替已失效的舊函谷啊。”

    景丹眼光不錯,選此地作為戰場,數日之內,他就通過行軍、紮營、選退校尉、與兵卒同衣食等一系列“小事”,現在已經成了這五千軍隊的實際控制者。

    “敵軍來犯,除非直接攀爬數百丈之土塬,否則只能走黃坂巷,這便是我請將軍守好河邊窄道的原因。”

    景丹與第七彪說了不能主動出擊的理由:“邃岸天高,澗道之峽,車不方軌,再加上河東軍駐紮在風陵渡對岸,王常敢冒險來擊,前阻於將軍,南遭我塬上弓弩齊射,北有河東軍舟楫死士登岸之迫,進無可進,就算綠林欲‘狹路相逢勇者勝’亦不容易。”

    “而若是久拖不決,王常軍多達萬餘,從弘農城運糧過來頗為不易,還可能為河東軍所襲,我料他撐不過十天!就得下決心來做出進退取捨了。”

    而第五倫在送景丹來時也講明瞭,他們的任務不在於殲敵幾何,只要擋住王常十天半月,讓他這支偏師沒了用處,就完成了戰略目標。

    景丹侃侃而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

    “這潼塬,就是險隘之形也!”

    若是第五倫在此,就會說這才不是什麼險隘,而是“掛”!

    二話不說,將後世潼關所在佔了,不是掛是什麼?

    一來二去,景丹將這場戰爭講得極其輕鬆,看向聽得一臉發懵的第七彪笑道:“將軍,擁有如此地利,對付敵軍,如居閒耳,難道還不是‘小事’麼?”

    第七彪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當初對景丹非要挑這種山塬備敵不解,現在算是明白了,現在不管王常如何派人過來挑釁,他們都不能怒而出擊。

    “我明白了,就跟二人鬥毆一樣,能將其堵在巷子中,抄起磚瓦劈頭蓋臉砸,豈能放他出到大街上正面對決!”

    第七彪不是仁義豪俠,而是惡俠,這一套倒是頗為熟練,欣然接受了這種打法。

    但彪哥盯著地形圖左看右看,這個過去也經常上山狩獵的傢伙,也指出了潼塬的一處致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