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468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

    且將目光放到東端戰場上,入秋以來,鎮守上邽(今天水市)的楊廣實在是太難了!

    作為對手,萬脩和喜歡自己拿主意的小耿、疾風突進的吳漢風格完全不同,他除了偶爾犯險外,其餘時候都十分謹慎,並會堅決執行來自第五倫的命令,甘心做皇帝的工具人。

    上邽在渭水南岸,是隴右非常重要的粟麥基地。

    魏軍渡過渭水非常早,八月中就打了過來,卻一直對堅固的上邽城毫無興趣,反而將精力放在割秋糧,或阻止隴軍外出收糧上。

    為了保住糧食,楊廣沒少派人出戰:上邽附近土地平坦,正是良家子騎的主場,但第五倫也調了一部分幷州兵騎南下,雙方就在上邽城外反覆纏鬥,基本都是數百人的小仗,為一片熟田反覆爭奪。

    剩餘的良家子騎驍勇依舊,但卻越打越少:死傷的主要是馬匹,隴右產馬地基本被魏軍所奪,敵人能得到不斷牲類補給,己方卻死一匹少一匹,再打下去,就要和某位“堯奇將軍”一樣,變步兵了。

    在出現幾次魏軍假冒隴兵想混進城的事件後,於是楊廣索性躺平,不派人出城了。

    於是魏軍遂大搖大擺地芟粟,五千人看著上邽,五千人埋頭收割,熟練工一人一天能收一畝地,才幾日後,上邽城外之粟已盡,前線魏軍卻足食數月了。

    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第五倫和萬脩都清楚,隴西之戰究竟能打多久,很大程度上,看雙方補給能撐多長時間。

    第五倫現在打仗,很喜歡將小耿、吳漢等勇將放出去在側翼創造奇蹟,正面則任用一位謹慎之將,與敵拼國力。

    他在寫給萬脩的信中是如此指示的:“隴山雖然難越,仲冬之後難以轉運糧食入涼州,但先前任光已數次運糧過來,少說也囤積了十餘萬石,足夠我大軍冬日之用。”

    “而公孫述欲發兵糧救隴,比吾等還難!”

    第五倫的大本營關中和隴右只隔著一道山,而公孫述的蜀中平原,與隴地卻有兩道天險:其一是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也就是劍門之道,如此才能進入漢水盆地;自漢中西出抵達武都後,還得經一條叫“祁山道”的路,才能進入隴西。

    然而祁山一帶地形相當複雜,青藏高原、黃土高原、漢中盆地,三大地質帶在這裡交會,群嶺縱橫,可想而知地形有多麼錯綜複雜。所謂的祁山道,其實是一系列盆地、谷地、山峪和丘陵組成。這種地形,勉強可以行軍,但對運輸輜重糧草來說,是個徹頭徹尾的噩夢。

    第五倫聽隴地降者說,蜀軍也送了些米糧來,但因為輪子沒法爬上陡坡,只能用驢馬運輸,沿途損耗高達五分之四。

    第五倫問他們:“祁山腳下不是有西漢水麼?落差不大,縱是此水乃自北往南流,讓縴夫逆流而運,也比走陸路強。”

    “西漢水中多有大石巨木,難以行舟,漢時武都氐反叛,皆是陸路轉運,從無走水路者。”

    這下第五倫就放心了,讓萬脩儘管跟對方耗,想多騙些蜀軍入隴,配合吳漢打一個大殲滅戰!

    只可惜蜀中亦有人才,看出了第五倫的意圖,公孫述決定不在隴右與第五倫決戰賭國運,而選擇慫一波,只救隗囂一點點。

    隗囂放棄狄道、安故兩縣,南退至臨洮。

    而東邊鎮守上邽的隴將楊廣,在放棄上邽時,是如釋重負的。在蜀軍和良家子騎掩護下,楊廣放棄糧食吃盡、後續難繼的老家,退往祁山附近的西縣(今甘肅禮縣)。

    西邊的吳漢也派人來回報,臨洮同樣是易守難攻之地,他的部隊雖靠搶降兵,解決了冬衣匱乏的問題,但糧食卻也將盡,而且周邊都是窮地方,沒處搶,吳漢雖勇,但深入敵境,連破兩城後,也已是強弩之末,只能暫時留在安故休整。

    魏軍如此白得上邽,群臣皆賀第五倫:“公孫與隴賊,畏陛下之威,望塵而遁,隴右戰役大獲全勝。”

    第五倫卻高興不起來:“不,還不算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