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552章 戰爭使者

    漢大司徒鄧禹面如冠玉,他年紀輕輕,今年才25歲,沒有參與過昆陽大戰,追隨劉秀後所立戰功也不多,卻能夠擊敗眾多競爭者,躋身三公之列,這讓不少外人覺得費解。

    劉秀倒是給出了理由,曾自言重用鄧禹有三個原因,其一是鄧禹善於識別人才,劉秀以客軍入主徐揚,當地士人多是鄧禹去拜訪後向他引薦的,每每推薦一人,鄧禹都會附上評語,事後都能才職相稱,幾乎不會看走眼。

    其二,則是鄧禹部軍紀嚴明,每到一處,都擅長宣揚劉秀之德,停車住節,慰勞問好,父老童稚,白髮垂髻,爭迎於車下,莫不感激歡樂,在新徵服的地區名聲很好。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劉秀認為,鄧禹是一位張良式的人才,不但深執忠孝,且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近日蜀使方望語不驚人死不休,提出了一個令人生疑的“換荊州”方略,劉秀遂急令在淮南練兵的鄧禹回來,與眾親信共議此事。

    “夷陵(湖北宜昌)在此。”

    劉秀的地圖遠不如第五倫那般精準,用的還是前漢所留,謬誤很多,但能夠熟練指畫九州山川的人也沒幾個。

    眾人隨著鄧禹所指,看向南郡西邊,瀕臨長江的一座小港口。

    鄧禹確實有謀士的才能,說起各地利害來如數家珍:“這夷陵城拒三峽之口,介於雲夢之尾。戰國時便為楚國重地,位於南郡首府江陵上游,若為西人所得,可威脅下游,若控制在東人之手,則能抗阻巴蜀來船。”

    “按照方望所言,公孫述之所以寧可放棄富庶江陵,而必取夷陵,是為了控制三峽出口,只要從夷陵往南渡江,可至公安等縣,再往南,自有通途直達長沙、武陵。”

    鄧禹道:“若按方望此策,成家將與我朝,以雲夢、大江為界,瓜分荊州,成家取荊南四郡,而我取荊北,直達襄陽,與魏接壤。”

    “諸卿以為如何?”劉秀沒有急著表態,只叫鄧禹闡述了簡要的形勢,問起殿內其餘幾人來。

    作為劉秀麾下大將之一,衛尉傅俊急著發言道:“這方姓策士奸猾,用半個南郡,加上半個江夏,換取長沙等三個郡,怎麼看都是成家佔盡便宜。”

    傅俊是武人,只盯著郡的多寡,對其內部細節卻不甚瞭解,鄧禹笑道:“積弩將軍,帳可不能這般算。”

    不愧是十多歲就考入太學的神通,鄧禹只靠記憶,就說出了這幾個郡的戶口來。

    “長沙有十三個縣,口數二十三萬;桂陽有縣十一,口數十五萬;零陵郡有十個縣,口數最少,才十三萬。三者皆是小郡。”

    “而荊北的江夏也不大,人口與長沙相當。”

    “唯獨南郡卻了不得,口數七八十萬,除去成家點名要的幾個縣,再減去綠林等大亂死亡逃難人數,至少還剩五十餘萬,故而半個南郡,便能抵荊南三郡。”

    傅俊瞪大了眼睛:“如此說來,這交換還賺了?”旋即他又搖頭:“但荊北尚在那楚黎王手中,公孫述和方望慷他人之慨,這世上哪有如此買賣!”

    “然也,就算換地能多得些戶口,然不過是沾了蜜糖的香餌,其後必有利鉤!”大鴻臚朱祐附和了傅俊,起身對劉秀道:“陛下,方望此舉,不過是借換地之名,故意讓我朝在荊州與第五倫之南陽相鄰,好替他擋住魏軍,而公孫述可趁隙在南方擴大疆域。”

    朱祐踱步指著地圖,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正如方才鄧司徒所言,方望之所以替公孫述索取夷陵,是為了方便控制荊南四郡。荊南長沙等地,古三苗之境也,南距五嶺,北界雲夢,內撫蠻夷,外控百越,臣以為,成家此舉,最終意在交州!”

    交州,乃是漢朝十三刺史部裡最靠南的一個,漢武滅南越後,設立了九個郡,後來將海南島上兩個因叛亂而撤銷,只剩其七。作為天下最偏遠、炎熱的大州,交州一直被中原視為荒蠻之地,哪怕是劉秀,對那兒也所知不多,只能問讀書多、消息廣,似乎無所不曉的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