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 作品

第093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




“——沒了晁錯這把劍,朕就會像今天這樣,眼睜睜看著一盤炙肉擺在面前,卻根本沒有刀來切肉;”



“可若是沒了袁盎這柄劍鞘,晁錯這把劍——這把銳利無比的寶劍,便極有可能傷了不該傷的人……”



“甚至,都未必不會傷了朕……”



經過和劉榮的這番交談,此時的天子啟,已經徹底冷靜了下來。



而‘冷靜的天子啟’,也完全可以算作是華夏曆史上,繼‘長壽的始皇帝’之後的又一個概念神。



在為情緒所左右時,天子啟或許會是那個掄起棋盤,一言不合就將堂弟砸死的混賬太子;



但在冷靜狀態下,漢景帝劉啟,便會是那個和父親聯手締造了文景之治,為後世那些天資平庸的皇帝,做出教科書級典範的合格帝王。



“貶袁盎為白身,是因為袁盎在朝儀之上,公然反對削藩。”



“——削藩,是朕親自為朝堂定下的大策。”



“在叛亂平定之前,朕絕不允許朝堂上,出現任何反對削藩的聲音。”



將怒火及一切可能左右自己決斷、決策的情緒盡數壓下,天子啟便恢復到平時,那好似完全沒有情感,好似機器般的冰冷心境。



簡單解釋過自己為什麼要處置袁盎,又隨口補了一句:“至於抄沒家產,也算是給他一個警告。”



“左右朕這邊剛抄沒,太后那邊便又會賞賜回去。”



“——也算是佯做‘殺’了袁盎這隻雞,好震一震朝野內外觀望的猴。”



“免得晁錯今日這一退,朕好不容易拿上臺面的《削藩策》,便又被那些膽小如鼠的人再壓回去……”



似是提點,又似是自辯的一番話,只引得劉榮連連點頭,配合著露出一個‘原來如此’的表情,分寸卻又拿捏的極恰當,根本沒有引來天子啟的關注。



便見天子啟又是一陣思慮,方以閒聊似的輕鬆口吻問道:“你母親那邊如何?”



“最近這些時日,倒是消停了不少?”



劉榮倒是沒想到今日,天子啟居然會問起慄姬。



被問的當下一愣,又自然地擠出一抹似苦不苦的淡笑,對天子啟微一點頭。



“朝野內外發生了這麼多事,兒臣又屢屢‘落難’,當是長進了些。”



“只兒臣,終歸還是任重,道遠……”



簡短的兩句話,卻惹得天子啟不由又是一陣感同身受。



長呼一口氣,又頗有些感慨的輕輕捶打著大腿,嘴上也不忘說道:“皇祖母一走,母后頭上壓著的最後一塊定山石,便也就此沒了。”



“如今,劉濞舉兵在即,母后自還能顧全大局。”



“但吳楚亂平之後,梁王再入長安之時……”



“唉……”



悠悠一聲嘆息,天子啟便也耷拉著一張臉,似是比劉榮都還要更苦惱些。



——倒也沒錯。



劉榮再如何,眼下也暫時不用太為母親慄姬感到頭疼,改造計劃也初見成效,未來可期。



反倒是天子啟,費盡心機忽悠著梁王劉武,在即將發生的吳楚之亂中賣血賣腎,到頭來,還要為後續的收尾事宜而頭疼。



至少就目前為止,天子啟需要頭疼母親竇太后的頻率,比劉榮為母親慄姬頭疼的頻率要高出不少。



但作為兒孫,劉榮自也沒有在這個話題上多說的立場,便也就任由皇帝老爹發著牢騷,靜靜的聆聽著。



就這麼各懷心緒的坐了一會兒,搞得劉榮都有些疑惑起來,誤以為皇帝老爹這怕是忘了自己還在,殿外終是走入一道身影。



——宦者令春陀;



未央宮內的寺人、宮女們的頭頭。



面色如常的小步上前,在天子啟身側附耳低語一陣,天子啟本淡然如常的面容,隻立時湧上一抹啞然。



呆坐許久,天子啟也終是感知到身側,劉榮向自己投來的好奇目光,才面色複雜的再一聲長嘆。



“昨夜,晁錯的父親,與晁錯起了爭執。”



“再三勸阻,卻被晁錯嚴詞拒絕之後……”



“晁父,自懸房梁而死……”



饒是早就有預感,待從天子啟口中聽到確切的消息,劉榮也還是不由呆了一瞬。



不能怪劉榮定力不足,實在是古人——尤其是漢家這動不動吞金塊、喝毒酒,乃至抹脖子的自殺風氣,讓劉榮很難完全理解。



就拿晁父來說:兒子入朝為官,官至九卿之首的內史,再進一步,便是亞相御史大夫;



反觀晁父,就算是有些家底,也終究只是關東一個土財主。



再怎麼愛吃鹽、能過橋,也總不至於比官拜內史的兒子,都更能看清局勢吧?



結果可倒好:被有心人在耳邊唸叨了幾句,這位老財主就不遠萬里跑來長安——愣是比天子啟派去接晁錯妻小的軍隊,都更早一步到了長安!



一來長安,就是整日整日對兒子哭:哎呀~



不能削藩吶~



不能得罪這些個諸侯藩王啊~



不能摻和老劉家的事兒啊~



···



就這麼一直從前年嚎到了今年,嚎了足有一年多;



見兒子還不聽話,這便索性把自己給吊死了不說,臨了還留下一句:反正我晁氏也要死絕了,不如我先走一步,也免得被吳王劉濞刀兵加身……



這不純純搞人心態麼這不……



若是放在其他朝代,這倒也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