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逆子 作品

第159章 儒家以其獨特的方式,踐行著超越教育本身的慈善精神。

 “這便是魄力,一個學派若有一位眼光獨到且魄力十足的領導者,定能引領其蓬勃發展。”

 蕭何對於贏耀的觀點並無過多牴觸,儘管儒家此舉看似畫蛇添足,但總勝過大秦單方面推行政策時的被動。

 自贏輝倡導全方位成長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方針以來,可以看出國家對提高民生水平的急切追求。天秦對民生的關注就顯露出前所未有的緊迫。

 儒家的這一舉動,無形中消除了他們在大秦危難時期消極應對的負面影響。

 蕭何提議:“陛下,是否該就此發表看法,為您的第一份奏摺增色。”

 贏耀微笑道:“不必了,此事交由父皇定奪更為妥當。

 我相信他會理解並可能給予儒家嘉獎。”

 在大秦的核心體系中,其他學派早已堅定地站在統一陣線。

 蕭何對荀子的決策,內心既感到震撼,又覺得合乎情理,這就是荀子的風格,儒家一貫的行事準則。

 近年來,儒家商賈跟隨贏耀獲利頗豐,那些文人商賈成為了他忠實的擁護者。另一方面,]商賈的收益也會反哺儒家,這是端木家族的傳統,也是他們今日榮光的基石。

 不久,贏耀收到另一則情報,看過後向蕭何等人宣佈:“我的兄長蔣以大公子蔣夏,被委任至未受戰火波及的區域擔任教育監察使,父皇已經批准。”

 賈詡讚歎道:“高明,這是儒家為了防止地方勢力打壓,特意讓大公子成為他們的保護傘,防止地方暗箱操作。”

 蕭何點頭贊同:“重建儒家,當前的重中之重,目標是安定眾人的心態。”

 贏耀笑言:“一旦大秦度過這次危機,內部的動盪隱患將不再存在。

 除了仙門,我們內部將趨於穩定,外部威脅只剩下東胡和百越。

 唯有專心發展,才是大秦的核心使命。”

 他繼續闡述:“待大秦實力提升,軍備充實,國力增強,氣運昌隆之時,才是我們對外擴張的最佳時機。

 這已成為大秦內部的共識。”

 儘管攻佔了一些縣城,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百姓並未帶來實質資源,只是聚集在一處,留給他們的是一座空城。

 房屋雖多,但物資匱乏,可以說收穫寥寥。

 直到今日,他決心攻克郡城,卻意外撞見贏耀的悄然降臨。

 面對一萬精銳的慘羅軍,他們甫一察覺攻勢,城門即刻洞開,迎面反撲。

 初時,張良還以為是王翦的鐵騎,因為唯有王翦才能調集足夠的兵力,對抗楚國二十萬精英。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壓力,張良明白,那是由楚南公和范增這樣的戰略大師指揮的軍團,絕非等閒。

 忽視他們,後果將是災難性的,更何況劉邦身邊還有黃石公這位深藏不露的智囊,他的實力無人能及。

 說起來,張良應感到榮幸,由於贏輝出發後的首要任務就是針對他,這一點張良早已預料到了。但這榮譽對他而言,卻是沉重的負擔。

 原本,張良計劃先攻佔數座相連的縣城,構築自己的防線,以便施展計謀消滅駐守的秦軍。

 他並非策略不行,而是秦軍早有嚴令,只須堅守城池,對外界一切挑釁不予理睬。

 贏耀的戰略旨在保護三晉百姓,而非剿滅叛亂。

 然而,在張良的誤導下,部分秦軍落入圈套,遭受重創,使得那些原本堅固的城池淪為廢墟,百姓和官員一同撤離。

 原以為會看到韓地百姓夾道歡迎的畫面並未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空蕩蕩的城牆,這令他怒火中燒,乾脆一把火燒燬了城池。

 接著,他又選擇了富裕且交通便利的穎川郡陽翟作為下一個目標,卻不料再次與贏耀狹路相逢。

 對於這場失利,張良雖百思不得其解,但秦軍如猛虎下山,他的五萬大軍在贏耀的修羅軍面前不堪一擊,輕易被擊潰。

 甚至,對方還能分兵斷其後路,一萬秦軍就讓他損失殆盡,這速度讓他深感震驚。

 他試圖逃脫,卻被四天金剛的嚴密監控所困。

 實際上,在戰鬥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並非是典慶、鬼神無雙的典韋和許褚這些人。而是他們暗中潛伏,緊盯著張良。

 這次,無論怎樣,他們都決不允許張良逃離。